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修武縣運糧河的前世今生

2013/10/23 14:18:36 點擊數: 【字體:

修武縣運糧河的前世今生

    流經修武縣的運糧河是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永濟渠的一條重要分支。運糧河簡稱運河,在歷史上它還有預河、豫河、小丹河等不同稱謂。自明代開始,因以漕運為主,故最終得名為運糧河。

    據史料記載,宋元時期運糧河曾名預河。修武舊志記載:“預河即小丹河,舊在縣南五里和,嘉靖年間改流縣北;萬歷十三年,知縣朱政改流縣南,附城而東,經獲嘉入衛。”又說:“今縣南五里有預河故道,西自北霍村西,逕紀孟、范橋、后董村、習村、紙坊,東至鞏村鋪東,皆有河形,皆在今河之南。鞏村鋪現有橋有碑,以西雖無所考,而范橋村西有干河岸之名可證也。”這是運糧河最早在縣南的河道。至于明代的兩次改河道,嘉靖年間的河道“訪之父老,舊河自習村折而東北,經王官莊、趙廠,繞城之北而東,今王官莊之石橋即預河故橋也”;萬歷十三年(1585年),知縣朱政改流縣南附城而東,經獲嘉入衛。改道后的運糧河在縣境內全長62里。它西自武陟縣寧郭城南至南謝橋進入修武,向東經靳村、俎近、高村、常位、孟村、大梁莊、三里屯、江旁莊、官驛、縣城南門外,向北折流經東關、京里村,又向東北流經陂橋、常橋,向東流經官司橋、西馬廠、東馬廠(東西馬廠今屬獲嘉縣)出縣進入獲嘉縣境。今天的河道仍為萬歷年間所改。

    歷史上的運糧河是條水上交通的大動脈。每到春水上漲之際,綠柳沿堤,風景優美,時聞舟人談笑之聲,沿岸城鎮商貿興隆,熱鬧非凡。常位就是一個重要的碼頭,這個村子也是由此形成。清代后期,因為煤礦外運的需要,縣城東關繁華一時。東關歷史上就是驛道進出縣城的咽喉,古驛站“武安驛”就設在這里。加之西起丹河、東通衛河直達天津的運糧河,經南關、劉橋再折向北,橫穿東關村,這里河面寬闊,水流量大,載重萬斤以上的木船可并排行駛。兩岸地區平坦開闊,是理想的貨物集散場所。東關貨物集散地的形成起初是由于外運煤炭的需要。修武縣自唐朝開始的采煤業,至清代已具相當規模。道光年間,僅該縣中西部的李河、馬村一帶就有小煤窯800多家。在當時落后的交通條件下,東關碼頭為煤炭外銷外運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東關至劉橋一帶聚集大小煤行十八九家。僅天泰煤行的煤場,從劉橋東頭、運河西岸的火神廟后直至運河北邊水閘,方圓達二十余里。車拉人推的大小數百輛運煤車,晝夜不停,絡繹于途。每天收煤十余萬斤,院內煤炭堆積如山。東關運河百帆競發,往來如梭。加之由東關向四面八方幅射的鄉村道路密如蛛網,附近各縣的農副土特產品云集東關,等待裝船外銷。而運輸煤炭和農副產品的船只,又整船整船地從天津及海河流域沿線運回百貨、海外產品來修武銷售。各種批發貨棧也逐步興起,其數量、規模、資金、經營額等都僅次于煤炭而與之形成鼎立之勢。旅社、酒館等服務性店鋪和各種攤點林立在大街兩旁、運河兩岸。附近趕來出售時鮮蔬菜、瓜果、農副產品的農民形成每天一集一會,趕集人數近萬人。1905年,英商福公司修通道清鐵路后,隨著河運的衰退,東關碼頭附近煤場逐步衰落倒閉,其它行業也隨之衰敗。紅紅火火的東關貨物集散地就這樣漸漸暗淡下去了。

    運糧河在清代還有灌溉兩岸農田的功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縣張明遠奏準,除航運之外予以灌溉。但遇旱上游堵截,遇澇泄洪而下,時有傷稼之患。民國時期,運糧河過水量仍有4立方米/秒,兩岸人民一般不予灌溉,以航運為主。當時可從博愛、沁陽等地運竹貨、糧食和其它物品到新鄉進行交易。日軍侵占時期,為方便搜刮民財,于1943年在博愛縣劉村南頭的沁河堤修五孔大閘,可引水流量為14~15立方米/秒入運糧河。解放后,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對開發和利用運河十分重視。1949年和1951年多次清挖運河,1951年治理后還舉行了復航儀式。1953年春,新鄉專區在修武成立運河管理局,負責博愛、武陟、修武、獲嘉四縣的運河治理與灌溉農田工作。起初,沿河兩岸部分群眾并無澆麥地的習慣,說什么“人活一百,沒見過澆麥”。為了提高小麥單位面積產量,縣委和運河管理局抽調干部組成澆麥實驗小組,新鄉專署以簡報形式向各縣專門介紹了修武縣陳村引運河水澆麥奪高產的典型經驗。引水澆麥很快得到推廣。據當時有關資料統計,四個縣共可灌溉土地4萬畝,其中修武縣灌溉可達2萬畝。運糧河還具有排泄兩岸洪水的功能,過水斷面達30立方米/秒。1959年冬,修武縣因搞引黃工程和開發治理大沙河工程,使有千年歷史的運糧河失去灌溉與排洪能力。

    因為運糧河附城而流,它也曾經是修武縣城的護城河。運糧河荒廢后,縣城沿岸居民開始向河里傾倒生活垃圾。改革開放后,又有企業向內排放污水,運糧河一度成為修武的龍須溝,臭不可聞,而且淤塞嚴重,影響了修武形象和人民生活。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先后兩次對運糧河進行大規模治理。今天縣城內的運糧河,水泥硬化河床,兩岸有石欄夾護,并沿岸種植楊柳綠化。東關以東,還修建了濱河公園,成為縣城居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修武網(2013-6-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