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尋訪竹林七賢:河南云臺山、竹林寺行記

2014/6/20 17:30:05 點擊數: 【字體:


    偶爾讀到嵇康的詩:“煌煌靈芝,一年三秀。予獨何求,有志不就。”當時就決定要去“竹林”走走,去尋訪我心中的圣徒、殉道者。可是,“竹林”又在哪里呢?

    史書記載,“竹林七賢”當年就在如今的河南修武縣云臺山一帶避亂隱逸,在那片竹林里清談、聚會,我就去那里。而“竹林”是什么?無論別人怎么說,對我而言,竹林是一片凈土,一種精神象征。每個時代總有幾個不識時務的人,硬是要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棄絕世俗塵埃。他們看似不經意的“放達”、“灑脫”、“隱鱗藏彩”,其實包含著純潔的意志與獨立人格。而這一切本身,便是對黑暗世界的挑戰與反抗。僅僅只為“隱逸”而付出生命代價的人,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微斯人,吾誰與歸?”

    邊走邊想,不覺已來到云臺山下,我在心里默禱:愿這趟旅途,能讓我找到血脈中的親人,得到靈魂的啟迪。然而現實無情,傍晚時分,車到云臺山下,剛一下車,我就想逃跑。好好一座山,已被“點綴”得燈紅酒綠,自稱“民風淳樸”的當地村民,宰客之兇狠,令人瞠目。可我忍著,并暗中告誡自己: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畢竟“竹林七賢”曾在這里仙游;尋找他們的“蛛絲馬跡”,乃是我這趟旅途的神圣職責。而倘若就此逃離,我心中的竹林,豈不是將化為一片焦土。

    事態嚴重,我只有采取自己一貫的方式:步行、苦行。一路上,我斷然拒絕了一輛輛尾隨在身后的客車車主兼客棧老板,獨自往山里走,往黑暗深處走,抱著在山洞里過夜的決心與信念——當年嵇康修道,與孫登師傅就在這一帶的山里,一住三年,我住個一兩夜又算什么。而看我步伐堅定,尾隨其后的一對中年夫婦不停地按喇叭“警示”并抗議,直到后來,那個女的干脆拍著車門嚷道:“我跟你打賭,你要能在山上找到住處,明天來我們家,吃住都不要錢!”

    我苦笑著,心想,難怪“七賢”要隱居避世啊。回想起不久前,去洛陽城東,沿洛河而行,尋找當年嵇康殉難的地方。而一路問過去,那些河邊垂釣的老鄉都一臉茫然地望著我,反問道:“嵇康是誰,沒聽說過。”

    常年在祖國大地旅行漂泊,對這一切早有思想準備。可至今仍不習慣,仍無法接受。這種時候,我總是告誡自己:別傷心,要沉住氣,再往前走,奇跡就會發生。

    果然,當我走進深山,身后的車燈一滅,我心里頓時亮起來;和我一同明亮的,還有一彎新月。相傳在云臺山百家巖,每到月色明亮的夜晚,“竹林七賢”就會返回人間,與知己相會。這是真的么?只有暗夜獨自走進云臺山的人才能理解。

    原來月色就在你心中;只要用心相迎,“七賢” 便如約而來。原來“竹林”未必要有一片竹子,也可以是一座荒山。正如當年嵇康走在山里,在心中默念著:“穆穆惠風,扇彼輕塵。奕奕素波,轉此游鱗。伊我之勞,有懷遐人。寤言永思。寔鐘所親。”親人總是在靜夜靜心思念時,飄然來臨。

    就這樣,我一路默念著嵇康的詩句,伴著“竹林七賢”的身影,朝百家巖山峰走去。不多時,山上就出現了一座廟宇。我敲門進去,一位善良的大姐見我面善,就讓我免費在廟里住下來。是夜,蟋蟀的叫聲與山澗流水,在融融月色中慶祝著我的輝煌勝利。想想那個要跟我打賭的人,根本不值一提。

    靜夜,我躺在一個漏風的大房間里,感覺和住在山洞里沒什么區別。山里沒有電,卻有水聲繞梁;冥冥之中,感覺滿壁煙云。直到第二天清晨,當天光像一塊白冰,在窗口漸漸化開,我這才看清滿墻行云流水般的字跡。原來是一個署名“竹林丐翁”的人,為“竹林七賢”各題詩一首,掛在墻上。我暗自驚喜。這位“竹林丐翁”是誰?無論如何,我必找到他。

    清晨出門,謝過了慈悲的大姐,一路走,一路打聽:竹林在哪里?“七賢”在哪里?丐翁在哪里?問歸問,這并不耽誤我自身獨自旅行——

    眼前山色清新,天幕重開。曙光一層層揭開山巖,如剝開一張張樹皮;巖壁的色澤一直在變:從青灰到赤紅,從赤紅到金光燦爛,上面垂落著絲絲縷縷的微瀑。山鷹在懸崖上盤旋,發出悅耳的歡叫,攜著翅膀上的晨光,慢悠悠飛進絕壁之上的小山洞,又從洞里緩緩飛出。這優雅的姿勢,人類至今無法模仿,只能抬頭仰望。

    晨光進出山洞,也出入你的思想。山谷中的巖石那么真,又那么不真實;用手摸,摸不透;用心看,看不清。一夜滴酒未沾,卻感覺宿酲未醒。

    于是又來到醒酒臺,醒醒人生這杯酒。當年“竹林七賢”就曾在這塊懸浮的巖石上醒酒作歌。而今,知了在陽光里悠悠長鳴。午后的陽光,輕撥著無形的琴弦,讓人想起嵇康的詩句:“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醒酒臺輕輕晃動,像一葉醉舟,行在竹林之上,青山之間。絕壁上的白菊花,似一簇簇殘雪。

    前面一座白塔,矗立在崇山峻嶺間。我走過去,一路赤紅的山巖,讓人想起嵇康的血。鳥鳴都在叫著“嵇康,嵇叔夜”。而走在山路上,腳下的路一會兒是土,一會兒是火,一會兒是先人的影子與層層落葉。太陽一照,傳來鳥鳴聲聲,仿佛你與先人,心有靈犀。

    來到白塔之下,這才看清碑文:“百家巖寺塔又名孝女塔,位于(河南省)修武縣北太行山脈嵇山上,建于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重建于金代……”而四周碧樹森森,旁邊的亭臺樓閣上,滿壁詩文,都是前人獻給“竹林七賢”的,也道出了你的心聲。

    這是元代詩人王惲的《題七賢鄉》——   

    (之一)   

    不到山陽二十年,黃壚空鎖竹林煙。

    胡虜笑殺嵇康輩,又向溪山著祖鞭。   

    (之二)    

    漠漠云林指舊棲,幾年于此避危機。

    奇才最昔嵇中散,空聽鸞音月下歸。   

    回想今日之事,“胡虜”近在眼前,你又當如何?心中幽事、幽憤,說與誰聽?

    我又四處找尋,在山間野草叢中,發現了一塊塊殘碑,上面的文字,觸目驚心。如《百家巖寺修葺兩佛殿記》上寫道:“百家巖寺,太行山中名剎也。其懸崖疊嶂之形,清流激湍之韻,茂林修竹之雅,蒼翠環繞之境……相傳寺建于高稠禪師,拓于晉,歷隋唐宋元代……如寺僧慧圓、瀛瀚,皆能前后相修補,規模宏麗,較昔有加。乾隆廟……斷石崩飛……推東西兩佛殿像汯銷滅此佛,日未明時,寺僧……急謀重新之舉而艱于……財……突被水災,邑人救災不暇,遂未果。厥后隆宗竭力籌畫……營殘缺者,補之頹環者,葺之歷五年而始厥成功,佛像莊嚴,棟宇璀璨,金碧與山色相映,燦爛奪目。以余所游覽之處,如楚之桃源洞口,黔之天半寺……獨隆宗以所不能任而成之……可見天下國家無不可任之事,無不可成之功,而因循推諉卒至頹敗者……”我邊看邊用濕毛巾擦拭著殘碑,恨自己丟失了很多字,而字里有青草、雨水和陽光的氣息。最后還能勉強認得:“教諭姜元吉撰,乾隆三十一年”的字樣。讀罷不勝唏噓。在祖國大地,僅我一個人就見過許多殘碑。埋在草叢里還算好的,更有鋪地、砌墻,甚至蓋豬圈的。這絕非聳人聽聞,是我親眼所見,而殘碑上記錄的珍貴歷史,真正值得傳承、銘記。

    帶著沉重的心情,我又記錄了幾塊殘碑。而后,循著竹林寺的方向一路前行。幾經周折,我終于來到“另一個世界”,一座荒涼的廟宇,竹林寺。廟里住著一位老人,白發如雪,面容清癯,他看著我遠道而來,一句話也不說,像是在這里等我很久了。我們一見如故。

    我隨即在竹林寺住下來,不知住了多久,像是數日,又仿佛數年,甚至更久。這座荒涼的寺廟前,居然立著一塊完整的石碑,上寫著:“竹林寺位于太行之陽,背依峰巒疊翠,云林流溪,俯臨阡陌縱橫,沃野千里。本寺創于東漢末年,因‘竹林七賢’鄰寺結廬隱居而聞名天下。唐宋擴建,明清增修。殿宇輝煌,氣度宏偉。民國初年毀于戰亂。今逢盛世,國泰民安,重修竹林寺以順民心……”

    而“盛世”之夜,竹林寺只有兩個孤單的身影。丐翁告訴我,他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一是乞討求生,更是乞討知識,乞求真理。而他一個人獨居竹林寺并非閑暇隱居,而要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竹林七賢塔”。再看門前的空地上,木石成堆,石塔已建成底座和一二兩層,里面盡是石刻的壁畫與詩文,有“七賢”的作品,也有丐翁自己的詩歌與畫作。其中竹葉隨風而動,“七賢”的肖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所有這一切,從設計、采石,到書寫、作畫、雕刻,全憑丐翁化緣并獨自完成。直到我親眼見到丐翁與石塔,終于相信這樣的人真實存在,比傳說中的更神奇,而他就在我們中間,就在我身邊。我們徹夜長談,談“竹林七賢”,談歷史傳承,古今變遷。有詩為證:

    蓋世英雄嵇中散,韜略未必弱群雄。

    恰逢世亂志難展,辭官歸隱竹林中。

    欲加爾罪豈無詞,竟以不孝獲罪名。

    臨刑猶彈廣陵散,聲聲哀怨動帝京。

    在竹林寺生活的日日夜夜,我常想起殘碑上的字跡:“可見天下國家無不可任之事,無不可成之功”,關鍵是不可“因循推諉”,而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當年“隆宗以所不能任而成之”,在于他的信念與決心;眼前的丐翁也是如此。

    月夜,石塔在我眼中漸漸升高,高聳入云。茫茫荒漠上,只見竹林丐翁,一個枯瘦弱小的身影,在叮咚敲擊著鐵錘。而“竹林七賢”遠遠走來,與我們相聚相會。作者:王以培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北京晚報(2013-12-07)
0
下一條:觸摸焦作古建筑上一條:神農山情思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