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選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也是中外知名的書法家。今年是他誕辰92周年、逝世22周年。開封軍分區原司令員陳文祥同志等仰慕他的書品、人品,發起籌劃為其編印書法集。這一善舉,得到了開封市文聯、開封市書協及社會賢達的大力支持。文祥請我為書法集作序,我很高興。
靳先生名選,字德立,晚年署選之,齋號思無邪。他原籍河南密縣(今新密市),出身于書香門第,髫齡隨清宿儒劉際唐先生學文習字,受到嚴格的日課訓練,敏而好學,刻苦習文,終有所成。十余歲,其所書顏楷已譽滿鄉里,受人之求書寫碑文,評價甚高。弱冠之年,其迫于生計顛離奔波到東南亞及印度打零工、開汽車謀生,浪跡天涯,四處漂泊。他曾參加過抗日遠征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過貢獻。回國后,種過地,開過車,當過工人,并在我市手工業聯社、市冷凍廠任會計。1978年調市文化館及相國寺管理處從事書法普及教育和外事接待工作,1991年10月病逝,享年70歲。靳選先生生前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協常務理事,河南省政府特聘文史館員,開封市僑聯常委,開封市書協副主席,開封市書畫院名譽院長,開封書學研究會秘書長、會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聘書法教授,副研究館員。
靳選先生以書法名世。他對歷代名碑法帖上至秦漢碑刻,鐘繇二王,宗法魏晉,下至唐宋的歐褚顏柳、蘇黃米蔡,兼涉歷代諸家,明清近代墨跡無不研究與揣摩。他的行草書取法二王,以帖為宗,博采約取,溶化碑學,達以精力雄勁,氣血醇厚,蒼勁古樸,超逸跌宕的效果。特別是晚年的行草作品神翰縱橫,沖襟悅穆,顧盼意生,后心手冥運,體乾坤壯觀。他十分講究運筆、用墨、布局和神韻,作品中大小偃仰,錯落有致,疏密適當,宮硯沉碧,山爐泛清,連綿起伏,渾然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奮發向上的力量,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1964年,他作為開封八大書家之一,在開封“三一教堂”與當時名震古城的老書法家陳玉璋、徐本丹等同臺揮毫表演,聲名鵲起。上世紀80年代在大相國寺從事外事接待工作時,為來汴旅游觀光的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際友人與港澳朋友及海外大公司、商號、企業家代表當場揮毫表演,受到好評,充分表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人文魅力和古城開封深厚的文化底蘊。他還為各地旅游景點及文博單位題寫了大量的碑文、匾額,留下了大量墨寶,如武漢黃鶴樓、廣東汕頭韓文公紀念館、浚縣大伾山、睢縣烈士陵園、河南博物院、中國翰園等。開封市的機關、學校、商店、街道、景點隨處可見他的墨跡。他一生創作了成千上萬件書法作品,從沒收過潤筆費,甚至個人賠墨賠紙賠時間,充分顯示了他一生淡泊名利的高貴人格。1984年,開封市和日本戶田市結為友好城市,為促進兩市的文化交流,他日夜奔波,多方聯絡,終于促成了中日兩市首次書法交流展。他從征稿、選評、裝裱以及兩市展出,均精心操辦,嘔心瀝血,事必躬親,為中日友好往來作出了貢獻。
“得英才而育之,一樂也。”幾十年來,靳選先生熱心于書法教育事業,重視教藝育人,以園丁之心默默耕耘,推動開封書法普及活動向前發展。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他連續十余年在市文化館參與舉辦書法學習班、研究班、少兒班、青年研究組,籌辦書法比賽、書法展覽等活動,為開封市書法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上世紀80年代,靳選先生受聘擔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不辭辛苦,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為學生講課,示范,批改作業,數千學子受其恩惠。春華孕育秋實,辛勤帶來桃李滿天下,他的不少學生已經成為書壇的棟梁之材。
與靳選先生相識相交共事半個世紀,他一生辦事認真,心底正直,為人和善,溫厚謙遜,真誠質樸。他有一句口頭禪:“咱不就是一個寫字的!”平淡的語言更顯示了他的高尚品質。對朋友、學生甚至初相識的人,他都是赤誠相待、肝膽照人,久為書壇所傳頌。這部書法集的印行,是書法界對靳選先生的深情緬懷,也是奉獻給社會的藝術珍品,必將對書法事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原標題:袖里虹霓沖霽色 筆端風雨駕云濤——《靳選書法精品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