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音jia三聲),盛酒行裸禮之器,或兼可溫酒。《禮記.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雞夷,殷以斝,周以黃目。”又《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蒸,裸用斝彝黃彝。”又《左轉.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瓚。”灌、瓘皆與裸同音通假字。以上都說明斝在古時為行裸禮之器。
該器口徑14.3厘米,高21.3厘米,敞口,束腰,分襠,扁圓錐足。腰飾三角雷紋和聯珠紋。分襠足間飾雙線人字紋,有雙柱,柱頂飾渦紋,腹部有一扳。此器飾三角雷紋和聯珠紋,紋飾清晰,為商代二里崗上層的典型器物。造型簡潔樸實,鑄造工藝規整,充分體現了早商青銅工匠們的工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