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開封

豫劇要爭取年輕觀眾

2013/4/13 9:57:46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記者 劉 洋

  “不看《劉姥姥》,不知道王海玲如此俏皮可愛。”9月22日,在臺灣戲曲學院演出豫劇《劉姥姥》后,被譽為臺灣“豫劇皇后”的王海玲聽到一名學生這樣評價自己,十分開心,她說,作為一名戲曲演員,一定要讓自己的戲路寬一些,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藝術生涯走得更遠。

  從8歲登臺表演開始,王海玲與豫劇結下了不解之緣。她14歲首次挑大梁主演《花木蘭》,從此名聲大噪,至今已從藝52年。談起從藝經歷,王海玲說,自己生長在高雄左營眷村,豫劇隊正好在家附近,機緣巧合入團學藝,再加上自己學過芭蕾,舞蹈基礎很扎實,在恩師的教導下,一步步成為臺灣豫劇的領軍人物。

  王海玲所說的恩師就是豫劇大家張岫云。張岫云是河南安陽人,她成立的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1953年赴臺,開豫劇入臺的先河。談起恩師,王海玲十分感慨,她說,張岫云老師不僅教會我們發聲、表演,更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肩上的責任,如何摯愛從事的職業。“恩師的教導,我一直銘記于心不敢忘卻。”

  從1997年開始,王海玲一直與河南的豫劇界保持交流。會說一口標準河南話的王海玲表示,河南的藝術家很幸福,不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戲迷非常多,演出市場相當大。不過,王海玲也認為,豫劇的觀眾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吸引年輕觀眾是當務之急。

  王海玲所在的臺灣豫劇團經常會排一些適合年輕人口味的新戲。她說,我們的觀眾不只是河南人,而且演出市場種類繁多,一旦沒有變化,觀眾就不買賬,因此豫劇必須創新。比如我們排演的《錢要搬家》、《威尼斯商人》等劇目形式新穎,就很受年輕人歡迎。

  近年來,隨著兩岸不斷地進行文化交流、聯排新戲,王海玲深感獲益很多。她說,當年張岫云老師帶到臺灣的豫劇只有《穆桂英掛帥》、《秦雪梅吊孝》等老本子,參加演出的大多是票友。如今兩岸交流多了,劇目也多了,互相學習讓豫劇事業越來越紅火。目前來自河南的左奇偉、崔燕幫臺灣豫劇團打造的《花嫁巫娘》已經日漸成熟,還要到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演出。

  豫劇和京劇是少數經過幾十年仍在臺灣保留下來的劇種。“一個人救了一個劇種”,是臺灣藝術界對王海玲的褒獎。對此王海玲很謙虛。她說:“唱了這么久,豫劇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好像就是為豫劇而生的。”如今,王海玲的女兒劉建華也在從事豫劇行業,并且已經嶄露頭角,這讓她很欣慰。“我們身上擔著把豫劇文化在臺灣傳承下去的使命。明年,是豫劇在臺灣落地生根60周年,我希望豫劇能夠在臺灣更長久地存在下去,并發展得越來越好。”【原標題:豫劇要爭取年輕觀眾】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民網 2012-09-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