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概況
開封第一樓有限責任公司下設第一樓實業開發分公司和第一樓食品分公司。公司前身是第一樓包子館,始建于1922年,是中華老字號企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不斷改革創新,第一樓成為國家特級酒家、中華餐飲名店、全國餐飲業500強企業。
二、產品及質量情況
第一樓以經營第一樓小籠包子和什錦包子宴而馳名中外。
“第一樓小籠包子”以用料考究,制作獨到,薄皮大餡,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的風味特點和“提起象燈籠,放下似菊花”的優美形狀令人傾倒,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第 一樓小籠包子原名灌湯包子,俗稱湯包。包子在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的市場上已有售賣,是當時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王樓”的名品,時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20世紀30年代,第一樓名廚師將大籠蒸制改為小籠蒸制,且連籠上桌,始稱“小籠灌湯包子”。
早在解放前,第一樓小籠包子就已是市場上的名品,解放后,原河南省委書記吳芝圃同志品嘗后,對“第一樓”小籠包子給予高度贊揚,稱它是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名饌佳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賈慶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品嘗過第一樓小籠包子,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第一樓小籠包子1964年和1978年被評為開封市“名產風味小吃”,1989年在全國53家各類包子的角逐中,被評為商業部“優質產品”,榮獲“金鼎獎”。1990年,全國 27 個大中城市的100多家名店在杭州西子湖畔競香, 第一樓小籠包子以其美味贏得了“天下第一包”的贊譽。1994年被評為“河南省名特食品”,1997年12月第一樓小籠包子又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首屆“中華名小吃”。
1991年,“第一樓”應邀進京獻藝,國務委員李鐵映同志即席為第一樓揮筆題詞“天下第一樓”。1992年11月第一樓小籠包子以“第一樓”為商標在國家行政管理局注冊了商品商標。1996年8月國家內貿部認證“第一樓”為“中華老字號”。1997年2月,“第一樓”小籠包子商標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同年4月,經河南省產權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第一樓”老字號的無形資產商譽價值為2400萬元。2003年,“第一樓”服務商標注冊成功。
三、“第一樓”品牌經營的拓展與創新
(一)發展連鎖經營,擴大經營規模。
第一樓運用品牌戰略,于1994年成立第一樓實業開發公司,以“立足本市、延伸省內、輻射全國、走向國門”為宗旨,先后在全國各地開辦連鎖企業60多家,目前尚存的有30多家,如北京、濟南、大連、鄭州、洛陽、呼和浩特、南寧等地連鎖店。連鎖經營以特許連鎖方式為主,實行了六個統一,即統一字號和店徽、統一員工服裝、統一標志、統一廣告宣傳、統一餐具、統一小籠包子質量和配料標準。
連鎖經營的發展,擴大了企業經營規模,同時,也在全國各地樹起了“第一樓”品牌的廣告牌,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弘揚餐飲文化,強化特色經營。
開封是七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作為北宋都城之時,她是我國首屈一指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際大都會,其餐飲文化也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輝,餐飲業達到了鼎盛時期。在這種氛圍中形成的老字號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特色。第一樓更是注重弘揚宋都餐飲文化,著力挖掘和營造企業的品牌文化,強化特色經營,形成了“吃一樓包子,品宋都文化”的新時尚。
第一樓包子館營業面積近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余人同時就餐。這里有寬敞明亮、富麗堂煌的喜慶廳;有表現古代汴梁美麗風光的汴京八景廳,充分向人們展示了“琪樹名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古都風情;還有豪華餐廳樓中樓,其裝修風格以悠遠的古都汴梁為背景,風格凝重而華麗,環境古樸而清逸,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龍文化的氣魄,讓賓客在此用餐,能感受和涵蓋大宋真龍天子的用餐氛圍。第一樓在整體裝修風格上向世人展示了古都開封深厚的歷史積淀,為消費者提供了理想的就餐環境。除此之外,還講究烹調文化、服務文化、營養文化等諸多內容。
在經營品種方面,除了獨具特色的小籠灌湯包子,還有傳統的精品豫菜和新派菜,并挖掘整理了小籠包子和傳統菜肴的歷史典故。隨著一道道飽含歷史韻味的包子和菜品依次而上,賓客聽著服務員娓娓道來的歷史典故介紹,聞香識古,宛如重見歷史的變遷;美食美談,盡展古城餐飲文化的無限風情。第一樓還在一層大廳開設了伴餐表演,客人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還可欣賞到一道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歌舞、雜技、魔術和地方戲等表演節目,給就餐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品種有特色,經營有特色,第一樓經常呈現人流涌動、高朋滿座的火爆場面。
在經營管理方面,“第一樓”按照國家級飯店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注重成本控制、節能降耗,不斷提高飯菜質量和服務水平,使“第一樓”一直在省市同行業中,保持先進地位。
(三)努力嘗試品牌文化的延伸。
第一樓注重品牌延伸,利用自身品牌,組建了食品分公司,開發了“第一樓”牌系列速凍小籠灌湯包子和“第一樓”牌月餅、水餃等品種,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初步在省內建立了銷售網絡,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