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元豐九域志》記載:開封“張二館鎮,又稱張二館”,為北宋京郊北部重鎮,后為河患毀沒。
這個京郊北部重鎮——張二館鎮,仍有遺跡存在,它就是今天柳園口鄉的老二館(村)。
從鐵塔公園門前乘6路公交車到牛莊下車,從主街偏北段東側巷口東行,過橋再向東即到。經過和當地群眾細談,方知就這一段長僅幾百米的街巷,西端至橋口一段屬牛莊。橋東一段叫后卜里寨(卜里寨在牛莊南1公里,應該是前卜里寨了。卜里寨老百姓俗稱玻璃寨),再東一段方是老二館。現在牛莊(東街)后卜里寨和老二館已連成一線,其間亦無明顯分界標志,若不是當地群眾指點,就很有可能誤認為是一條街。
這條街是由牛莊通向老劉店新修的小公路,水泥路面非常平整,由老劉店向北通向黃河大堤。
今天的老二館沿黃河故堤東西延伸,有兩條主街,皆東西走向,這條水泥小公路就是其中的一條。站在路中間,我想象這樣一段小街巷,它怎么會成為北宋時的京郊北部重鎮?這時我忽然憶起,就在今天老二館這個地方的正南面有個大北崗村,是北宋時瑞圣園(北青城)所在地,它所在的位置,據勘探得知:該村村南原為北宋外城(北)景陽門所在地,故大北崗原稱大北關,這老二館恰和大北崗——大北關——景陽門成一直線,老二館位于景陽門北上通道之內,自然可成為北部重鎮了。
北宋時的張二館,明代時為河患毀沒,明代末年張二館西南里許的小潘莊居民,常為河患所擾,于清代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遷張二館遺址定居,方使張二館之名又得延續下來。復因張二館之名已有千年之久,群眾逐漸稱其為“老二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