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漯河地區,人們有頭伏吃餃子的習俗。
漢代東方朔在給《郊祀記》注釋時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開,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也。”也就是說,過了夏至,天氣一天比一天短,陰氣放射,因為太陽余威還沒有過去,壓制著陰氣,所以天氣還很炎熱。“夏日三庚數頭伏”。庚屬金,庚日避伏,餃子形似元寶,元寶屬金,金寶長伏,“伏”與“福”諧音,因此,頭伏吃餃子的諧意就是“元寶藏福”,民間也說是吃“福疙瘩”。
為什么要在初伏吃餃子呢?在過去,物資比較匱乏人們生活艱苦,入伏時剛剛麥收,家家有糧,正好在這時享口福。在艱苦的年代,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食物,當然是首選。天氣炎熱人的胃口不好,餃子正是傳統習俗中開胃解饞的好東西,同時也寓意希望平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