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很大,到處是工廠。有印染廠,是和日本合資的。有方便面廠,南街村方便面在中原很暢銷。離很遠就能聞到調料廠的刺鼻胡椒的味道,我們開玩笑說,吃飯不用加調料,直接站在下風口就可吃的有滋有味了。呵呵,畢竟只是玩笑,很明顯這里的工業處于一種原始的低加工階段。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廠子,例如電動車廠,生產的電動車在這外地游客滿大街跑,也算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吧。
去的最有南街村特色的應該屬他們的南街村展覽館。 在那里有南街村自改革開放以來榮獲的各種級別的榮譽,上至全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下至臨潁縣的錦旗和獎杯,足足有100多個。從展覽館中我們也看到這個億元村的艱辛而曲折的。發展軌跡。江澤民、朱镕基以及更早的張愛萍都關注過這個村子的發展。張愛萍將軍在晚年曾到這里參觀考察,將南街村作為改革開放農村建設的典范力薦給中央。后來就有了南街村的聞名中外。并有軍旅作家寫了關于南街村發展的書,名字好像是〈紅色億元村〉,我們在最后走的時候每人得了一本,后來也沒有時間看了。
我們去的時候正是非典肆虐的尾巴階段,在非典階段他們的溫室基地停止對外開放。這次我們被特批參觀了溫室和興建中的旅游基地。溫室里邊就是種一些西紅柿,和其他的一些常見的蔬菜等。感覺長勢并不好。但是可以想象溫室里生產的蔬菜,在這個周圍都是不發達農村的小村,銷路和效益也可估測,我想大概也只有象征的意義了吧。
隨后我們參觀了正在興建中的沙漠生態館和熱帶雨林館,以及毛主席紀念館,規模巨大。 確實這些紀念館令人耳目一新,有沙漠中的仙人掌,各種熱帶樹木和花草讓你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外邊是中原的農村。據介紹南街村正在向旅游業發展,將來作為主導產業。確實從中可見一斑。但是這條路好走嗎,能走多遠,也許只有時間能檢驗一切。
我們在最后要結束的時候,本來約好和他們的書記王宏斌見面,最后我們只見到了他的秘書,據說是王書記接待了省里來的代表團,原因不得而知。秘書自我介紹了自己是從縣政府單位調過來的,并“按部就班”的介紹了南街村的情況,看得出來,他們的宣傳作的很足,口徑和書上寫的差不多。我們最感興趣的要數村里每月開的一次相互批評大會,類似于革命年代的那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形式。據說,在這些會上,村民可以直接提出領導的問題,如屬實就要整改,村民之間也可以互相批評,據說還很湊效。也許民主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