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春來
職業:河南省洛陽監獄退休獄警
最幸福的事兒:讓父母多活了十幾年
最遺憾的事兒:沒有機會當畫家
□記者 王曉丹 通訊員 石智衛 文/圖
當獄警他做到了極致,寫出的理論專著填補了國內空白;當兒子他也做到了極致,照料癱瘓的父母12年,并在父母病榻旁出版5部專著。
他是2008年度“感動洛陽十大人物”,2009年度 “當代中華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他2010年當選“當代中華新二十四孝”,2011年獲“中國十大孝子”獎提名,2011年獲“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2012年獲“推動中國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
1984年,王春來通過考試,成為我國第一批監管改造專業大專生。1987年畢業后,他來到洛陽監獄第五中隊擔任中隊長,今年6月退休。
1994年,在擔任中隊長時,他采取了一系列心理干預措施,使該中隊服刑人員間的摩擦事件由原來平均每月13次降到3次以下。
多年來,他在實踐中摸索中隊管理的法則和規律。1993年,他寫出100多萬字的《監獄中隊管理學》初稿,該書于1996年出版,填補了國內監獄理論專著的一項空白。
20世紀90年代初,王春來的母親患有糖尿病和尿毒癥,父親患有動脈血栓,常常臥病在床。1996年,他的母親徹底癱瘓。為了省錢,他發明了幾十件癱瘓老人用具,還學會了打針、量血壓等基本護理知識。
十幾年中,王春來沒有應酬,沒有出過遠門。他每天早晨5點起床照顧父母,下午下班照顧好父母后才開始看書寫作,直到凌晨……他將工作中有教育意義的案子寫成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被全國30余家報刊轉載。
王春來的事跡感動了各地的人們,他多次受大慶、南京、沈陽等地宣傳部、文明辦等的邀請,為當地群眾及駐地武警、學校、看守所演講。
■人物心聲:天倫之樂是人生本源。照顧父母的過程就是認識生命的過程。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他們臥病在床,讓我的心沉淀下來,讓我有時間去搞創作,才寫了這么多書。
■記者感言:他在極端疲憊中,將工作中的案件寫成警示社會的文學作品,用成績慰藉著父母的心。王春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抒寫了人間真情。【原標題:王春來:12年守護癱瘓雙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