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王元成出生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小時候,他經常看到外地愛心人士資助身邊的貧困同學,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
2008年,王元成在黔西南州興義市第五中學上高一,他在網上看到一些民間公益組織搞活動,十分感興趣。2009年,他與同學創辦了黔西南州第一個校園公益社團——“同心慈善之家”,并聯合社會志愿者,資助了興義市周邊近10所學校的400多名貧困生。
2011年10月,王元成就讀洛陽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在校期間,他通過網上申請、報名、面試,入選了“中國心”志愿者團隊——北川羌族自治縣社區志愿者服務協會,成為該協會全國第一批校園愛心大使之一,專門負責愛心大使團隊的對外宣傳工作。
2012年元旦,王元成坐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到北川,尋找當地的志愿者。“北川新城正在建設,人煙稀少,但是震后一直堅守在北川的志愿者,讓我覺得很溫暖。四年間,他們做了很多事情。”王元成說,那次北川之行,堅定了他繼續行走在公益道路上的信心和決心。
在北川,王元成認識了同為校園愛心大使、就讀于四川省川音綿陽藝術學院的余明陽。2012年2月,二人在網上聯合發起了“清晨陽光助學”行動,為慈善個人或團隊與農村貧弱學生搭建橋梁,幫扶對象為貴州省、云南省的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
2012年寒假,“清晨陽光助學”第一次赴貴州黔西南州考察,第一站是冊亨縣威旁鄉岜院村小寨小學。王元成回憶說:“那個學校的教室由石頭砌成,門窗裂縫很大,教室四面通風。冬天下雪時,老師在教室生火,給孩子們一邊取暖一邊上課。”
開學后,王元成把考察內容制作成視頻在網上發布,立即得到愛心人士的響應。學校用善款把損壞的門窗修好,刷上油漆,當地的愛心人士還給學校資助了電腦、打印機并為全校45個孩子每人買了一套文具。
2012年7月,東莞某公益中心的理事長看到王元成的帖子,出資為小寨小學修建了食堂,讓孩子們吃上了干凈可口的飯菜。
在之后的助學活動中,為了保證善款的透明度,王元成讓資助人直接將錢打到自己的賬戶或者學校的賬戶上,再將錢的去向跟帖反饋給資助人。截至目前,“清晨陽光助學”已募集到20多萬元善款,資助了100多個孩子。
采訪結束時,王元成對記者說:“善念一閃就是光明。付出不分貴賤,公益的概念也不是道德綁架,我們要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引導別人去改變。”2012年,王元成被學校評為全校十佳志愿者、十佳百星;2013年,他被學校評為十佳杰出青年、感動師院人物,還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志愿者。本報記者 王曉丹 文/圖【原標題:王元成:公益之行點燃青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