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0日獲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6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當日在北京揭曉,洛陽西朱村曹魏大墓等六項考古發現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當天在論壇上宣布了這一結果,這六項新發現分別是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遺址、遼寧朝陽市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湖北天門市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陜西神木縣石峁遺址皇城臺遺跡、新疆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青銅時代聚落遺址、河南洛陽市西朱村曹魏大墓。王巍在作論壇總結發言時還提到,今年入選“六大”的史前項目很多,是源于此次評選不考慮時代的均衡問題,而只考慮學術價值,也說明了探討中華文明起源問題的重要性。
因為墓主人懸疑,西朱村曹魏墓在2016年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大河報進行多次追蹤報道,并在文化周刊推出《兩座帝陵“背靠背”?一個驚人的猜測》深度報道。此次評選,評委認為,這座大墓雖被嚴重盜掘,仍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玉石器等共約500余件,陶器有俑、雞、狗、豬、灶、井、磨、房、四系罐等,另外出土了數件鐵質帳構和8件石質帳座,以及石璧4件、石圭1件。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刻銘石牌,此前僅見于曹操高陵。石牌的尺寸及書寫內容、格式與曹操高陵所出土的刻銘石牌相似,具有較為明顯的時代和等級指向,為研究曹魏時期高等級墓葬的隨葬品組合和喪葬禮儀等提供了珍貴史料。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在點評西朱村曹魏墓時表示,大墓西距曹魏時期的圜丘遺址(記者注:圜丘應為曹魏政權祭天所用,位于洛陽漢魏故城的中軸線上)僅有2.5公里,這其中蘊藏的天地觀念,可能對解決中國歷史上“天人合一”的觀念有重要價值,也啟發研究者對中國祭祀遺址的性質做進一步深入探討,對解決中國思想史的一些問題有重要意義。
大墓現場發掘負責人、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王咸秋1月10日下午告訴記者,墓葬的后續研究整理仍在進行中,又有了一些新發現,不過,關于墓主人在論壇上仍無定論。
社科院考古所的這項評選俗稱“六大”,以區別于由中國考古學會和中國文物報社舉辦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俗稱“十大”),也是中國考古界的一份重要年度之選,其更看重學術性而非社會關注度。“六大”結果發布通常在“十大”之前,二者結果會有部分重合,2015年度獲得“六大”的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等新發現最終全部進入了當年“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