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guān)注 >> 瀏覽文章

古人重陽節(jié)去哪登高?山、樓和寺廟

2014/10/9 14:43:38 點(diǎn)擊數(shù): 【字體:


古人重陽節(jié)去哪登高?山、樓和寺廟

蘇轍《黃樓賦》碑帖

  春秋

  □古傲狂生

  中國人自古就有重陽登高的習(xí)俗。但古人重陽都在哪里登高呢?

  首選當(dāng)然是登山。唐宋人喜歡重陽登山,有許多詩詞流傳于世。

  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登過玄武山,寫有《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王維有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好友孟浩然登過襄陽的蘭山,他在《秋登蘭山寄張五》詩中說:“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此外,杜牧登齊山,南唐詞人徐鉉登落星山,蘇軾登浮云嶺,辛棄疾登帶湖篆岡,戴復(fù)古登黃鶴山……連明清皇帝也愛重陽登高,明朝皇帝喜歡爬萬歲山,就是北京的景山,也是崇禎吊死的那座小山;清朝皇帝最沒出息,登的竟是御花園的假山。或許皇阿瑪們只是把登高當(dāng)過家家?

  重陽登樓也是古人的最愛,一點(diǎn)也不遜于登山。亭臺樓閣多建山上,建在平原的成了制高點(diǎn),這樣登樓就等同于登高了。

  南朝的江總寫過一首《于長安歸還揚(yáng)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算是為“重陽登樓詩”的開了先河。唐代長安有兩座名亭,一是曲江亭,一是臨渭亭,唐朝皇帝們多好文藝,把朝臣們聚在這兩處做詩,《全唐詩》里有好多這樣的“重陽應(yīng)制詩”,著名詩人宋之問、武元衡、李沁、權(quán)德輿、韋安石、崔元翰等都曾參加過,就連唐高宗李治、唐肅宗李亨、唐德宗李適也在這“重陽詩會(huì)”里留下過篇章。

  杜甫著名的七律《登高》,就寫在重陽登白帝城高臺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載后讀之,猶讓人動(dòng)容。“驢友詩人”李白曾登荊州落帽臺,想起晉朝孟嘉在此落帽賦文之事,心潮澎湃,接連寫出《九日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兩首五絕。李白重陽還上過巴陵城(岳陽),寫下《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王勃登蜀中望鄉(xiāng)臺,白居易登巴臺,獨(dú)孤及登蘇州南樓,蘇軾登黃樓,陳師道、姚云文登戲馬臺。晚清時(shí),北京重陽登高之地還有陶然亭、薊門煙樹和八大處。可以說,古人于登樓和登山,其實(shí)并重。

  除了登山和登樓,古人還喜歡去寺廟登高。古人篤信佛教和道教,古代寺廟多選址在名山大川,而且寺廟多有佛塔等建筑,便于登高。

  唐朝詩人宋之問、樊忱、盧藏用、崔日用等人都寫過重陽登慈恩寺浮圖的應(yīng)制詩。浮圖即是佛塔。《東京夢華錄》里說,北宋開封人重陽登高一般選倉王廟、四里橋、愁臺、梁王城、硯臺、毛駝崗和獨(dú)樂岡,其中倉王廟列首位。清初,北京重陽登高則多選阜成門外的五塔寺和法藏寺。登高之余順便悟道禮佛,真是一舉兩得啊。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羊城晚報(bào)(2014-10-09)
0
相關(guān)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