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
銅縱目面具
有“千里眼”“順風耳”之譽的大型青銅縱目面具,其形象特征為:眉尖向上,雙眼斜長,眼球呈極度夸張,口闊而深,口縫深長上揚,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狀。其額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補鑄有精美的額飾,可以想象,它原來的整體形象當更為精絕雄奇。
金沙遺址博物館
大金面具
這是目前中國商周時期保存最為完整,體量最大的一件。其造型與小金面具有所不同,面部呈方形,額齊平,長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長方形耳,耳垂穿孔,顯得十分威嚴。
三星堆博物館
《銅大立人像》不只是大
在三星堆博物館眾多的青銅雕像群中,足以領銜群像的最高統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屬。不論是從服飾、形像還是體量等各方面看,這尊通高達到2米6的大立人像都堪稱 “領袖”人物。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銅大立人像》的人像頭戴高冠,身穿窄袖與半臂式共三層衣,衣上紋飾繁復精麗,以龍紋為主,輔配鳥紋、蟲紋和目紋等,身佩方格紋帶飾。其雙手手型環握中空,兩臂略呈環抱狀構勢于胸前。腳戴足鐲,赤足站立于方形怪獸座上。其整體形象典重莊嚴,似乎表現的是一個具有通天異稟、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
大立人雕像究竟象征什么身份?三星堆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青銅大立人是一代蜀王形象,既是政治君王又是群巫之長;另一種意見認為是古蜀神權政治領袖形象;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其形象酷似漢語古文字中“尸”字的字形,應將其解讀為“立尸”。這種觀點所提到的“尸”,大體來說,具有主持祭神儀式的主祭者和作為神靈象征的受祭者的雙重身份。
蜀繡歷史悠久,比較多的一種說法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青銅大立人像的出土,也讓專家認為,蜀繡的歷史很可能有三千多年。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大立人像身上鑄造的衣服共三層:外層為“雞心領左衽長襟衣”,第二層是介于內衣與外衣之間的“中衣”,下沿后擺是交叉的燕尾造型。最里一層為“內衣”,從局部顯露的部分可以看出,它的樣式為窄長袖雞心領,袖子的長度一直到達腕部,袖間露出花團錦簇的繪繡花紋。
金沙遺址博物館
《青銅立人像》小而威嚴
2001年2月8日,沉睡了三千年的金沙遺址在金沙村一處施工現場橫空出世。經專家考證,金沙遺址的分布范圍約為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900年)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一尊高約19.6厘米的青銅立人像,這個臉型瘦削,眼睛深陷,耳朵較大的青銅立人像一出世,就讓考古專家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2011年,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曾制作了一期金沙青銅小立人的專題,據介紹,秦漢以前的蜀王國為古蜀,以三星堆為中心,逐漸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 宗教、 文化中心。但在1500年后,可能遭遇戰爭、 洪水等災難,古蜀人攜家帶口逃離, 古城被遺棄,遷徙到金沙建立新的國家,建立了金沙文明。
商周國家一級文物《青銅立人像》現藏于金沙遺址博物館,小而威嚴。通高19.6厘米,人物高14.6厘米,插件高4.99厘米;體態矮小,大眼圓睜,嘴如梭形,微微張開,腦后拖著三股一體的長辮子,頭戴圓渦形冠,服飾為單層中長服,腰間系帶,斜插一物,手腕間戴有腕飾,腳下有一插件。成都商報記者 邱峻峰(原標題:金沙和三星堆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