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發生了,一定有其存在的土壤與合理性,對此,無需亂貼“愚昧”或“偉大”的標簽。
為防嬰兒兔唇,孕婦禁吃兔肉;孕婦不可在家使用鐵器,以防傷“胎神”;孕婦不能接觸婚喪嫁娶等相關事物,否則褻瀆神靈……近日,一篇《那些雷人的中國特色孕婦禁忌》走紅網絡,讀來令人感慨:中國古人真是太愚蠢了,我們的傳統實在糟得很。
文中內容真實存在,但它將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禁忌整合在一起,只談其劣,不談其優,自然給人“今是而昨非”之感。
中國幅員遼闊,直到民國時期,不同省文化差距頗大,直到今天,村與村之間文化色彩亦不盡同,應單獨考察其源流,不能簡單合并在一起。否則就會產生這樣的誤會,似乎古人的精神世界完全被迷信所包圍。
從整體看,中國傳統文化偏重入世精神,迷信雖嚴重扭曲了人們的行為,但多屬“惠而不費”“順手為之”,往往有將信將疑、“敬鬼神而遠之”意味,不應過分夸張。
況且,在前現代社會,迷信是任何文明中都普遍存在的現象,生育以其高危險性,自然得到特別關注,乾隆皇帝的女兒絕大多數死于20歲前,可見,以當時醫療條件,貴為皇族亦無可奈何,選擇迷信也屬無可奈何。將當時西方相關禁忌整合起來,同樣“雷”得人魂飛魄散,人性本來如此,無需大驚小怪。
然而,近代以來,在“炮利船堅”打擊下,國人產生了深深的焦慮感,將我們未能走向現代化的原因歸結為虛擬的“國民性”,認為之所以落后,完全是因為迷信、愚昧、保守、落后等“劣根性”造成的,從中文到中醫,從中國文化到傳統道德,無一不是被“全盤否定”的對象,可結果如何?
事實是,一個民族不可能拋棄自己的歷史去發展,也沒有誰能在實驗室中長大,只接受正確的營養,我們忽略了制度改造這樣的大關節,卻將板子打到相對安全的文化、歷史、傳統上,其實事倍功半。
作為現代人,我們應培養現代生活方式,但也應有足夠勇氣面對歷史,傳統習俗發生了,一定有其存在的土壤與合理性,對此,無需亂貼“愚昧”或“偉大”的標簽,我們都從中走來,并得到它的滋養,適者存之,不適者去之,“高級黑”之類的老把戲,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