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敦煌石窟保護七十載:文化感召下的堅守

2014/9/10 17:58:15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社敦煌9月10日電(記者 馮志軍) “我們這一代人終于完成了一個愿望:莫高窟安全了。”堅守莫高窟60多年的資深文物研究保護專家孫儒澗近日回憶起敦煌石窟保護七十載的往事,“當初本來只是想來這里看看,做一個匆匆過客,沒想到落地生根,并且開花結果了”。

  9日,敦煌研究院七十周年座談會在莫高窟標志性建筑“九層樓”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百名文博專家學者和官員一同重溫了敦煌石窟保護的七十載艱辛歲月。

  年逾八旬的孫儒澗在1947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從重慶來到敦煌,這里滴水成冰的寒冬滋味令他記憶猶新。他說,那時沒有煤炭生爐子,更不可能有暖氣,晚上幾個人拾些干柴擠在辦公室里生火取暖,熬到深夜困得不行才回到冰冷的宿舍睡覺。

  同時,吃水困難、缺衣少食、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等都成為孫儒澗繼續堅守的困擾。“這些年有人問我,你動搖過嗎?我會說,確實動搖過”,“但敦煌文化的感召令人實在難以抗拒。”

  70年前,敦煌研究所的前身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這標志著敦煌石窟從此收歸國家保護、管理,結束了任由自然風雨侵蝕、人為盜劫破壞的歷史。如今,敦煌研究院已發展成為國內外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遺址博物館、古代壁畫和土遺址保護研究中心、國際敦煌學研究基地。

  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美術研究專家趙聲良因一篇文章與敦煌結緣。1984年從報紙上無意間看到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杰所言“敦煌很缺美術人才”后,即將從北京師范大學美術專業畢業的他隨即寫了一封“自薦信”,“段先生很快回信,歡迎我來敦煌”。

  “當時云南家里人堅決反對,說這里太苦,但我一畢業就悄悄來了。”在趙聲良記憶里,“這里的第一個冬天是艱辛的,南方人不會生火爐,每天早晨凍醒在土房子里的時候,鼻孔里都是冰碴子”。他笑言,等學會生爐子時,冬天已經過去了。

  “在偉大的莫高窟面前,任何個人都是渺小的。”談及敦煌石窟,趙聲良提高了聲調說,美術研究必須要有實物調查,敦煌石窟壁畫便是中國美術學研究的最佳基地。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扎根敦煌逾半個世紀的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七十年的成就,是敦煌研究院發展壯大的基礎,也是邁向“志于學”的歷史新起點。“未來,我們將繼續開展國際和國內合作,充分吸收先進技術、先進經驗、先進理念,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敦煌研究院70年的歷史是中國石窟保護、研究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出席座談會的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指出,70年來,敦煌研究院構筑了科學有效的保護體系。經過科學研究確定了單日游客承載量,實行了預約參觀,為國內古建類文物保護樹立了標桿。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4-09-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