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2015/4/14 10:49:19 點擊數: 【字體: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南江舊石器地點群晚期石制品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二里頭時期城址(東趙中城)城墻剖面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雞首壺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銅仗首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M6出土金耳環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水泉溝遺址煉鐵爐全景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楊價夫人墓室出土螭首金杯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回洛倉漕運溝渠

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掃描

曲踏墓地出土遺物

 

    廣東郁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

    ——舊石器時期古人類在廣東一帶的最早印跡

    磨刀山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河口鎮和都村。2014年4月至8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對郁南磨刀山遺址第一地點進行搶救發掘,發掘面積200平方米。本次發掘取得突破性收獲:在第四階地原生網紋紅土堆積中發現上、下兩個包含石制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層,出土各類石制品近400件,展示了較大面積的古人類活動區域。

    專家點評:該項目時代早、體量大,揭示了人類起源和分布問題,對舊石器時期的研究有重大意義。

    河南鄭州東趙遺址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考古學者仍在不懈探索

    東趙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溝趙鄉趙村南與中原區須水鎮董崗村西北之間,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為探討“中原腹心地區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在東趙遺址發現了龍山文化晚期、新砦期、二里頭時期、早商二里崗期、兩周時期文化遺存。該遺址考古學文化延續時間之長、文化序列之連續完整,在中原地區同類遺址中甚為罕見。

    專家點評:可以進一步厘清夏商時期國家起源的時空關系。

    湖北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

    ——最早音樂文物的集大成者

    郭家廟墓地位于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總面積120萬平方米以上。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考古人員對曹門灣墓區進行了發掘。該墓地出土的音樂文物最具特色,其中出土的瑟、建鼓以及鐘、磬架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實物。墓內出土了弓、矰矢、繳線軸的組合,是迄今所見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墓內出土的一枚墨色塊狀物為考古所見最早的人工書寫顏料。發現的大量金屬飾件采用了錘鍛、模鍛等工藝,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最早采用這些工藝的實證。

    專家點評:出土遺物豐富、精美、檔次高,填補了很多空白,可以看出先秦時期內地華夏文化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昆明族到底是什么族群?

    大波那墓地位于云南祥云縣云南驛壩的東北部的劉廠鎮大波那村東。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考古人員對西區、東區約5萬平方米進行鉆探。通過鉆探發現,大波那地區有三個墓地,其中西區墓地范圍還有同時代文化堆積,但大部分被壓在大波那村下或已遭破壞。2014年7月至12月,發掘西區遺址150平方米、東區北部墓地850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出土陶、銅等290余件。西區普遍分布有早期文化堆積,并且發現有房址、柱洞等遺跡。

    專家點評:大波那的發現為構建這一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及探討和研究洱海區域“昆明族”文化和社會狀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

    ——青瓷燒造工藝如何起源

    禁山早期越窯遺址位于紹興市上虞區上浦鎮大善村。上虞禁山窯址是曹娥江流域漢六朝時期的典型窯址,2014年5月至10月,考古人員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800平方米,發掘了包括窯爐、灰坑、灰溝等在內的豐富遺跡現象,并出土了大量高質量青瓷器。新發現窯址60多處,時代基本集中在東漢時期,這樣本區域內調查確認窯址200余處,其中東漢時期窯址近100處,三國西晉時期窯址60余處,其中取得重大收獲的是發現了漢代新瓷器的類型和較完整的半地穴式窯爐。

    專家點評:該項目的發掘對于探討瓷器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尤其是重要的文物青瓷的大量出土,使“一帶一路”中的“一路”的認識提前至漢代。

    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揭開吐蕃之前象雄國的謎團

    故如甲木墓地位于阿里地區噶爾縣象泉河上游北岸,考古人員共發掘11座大小不等的墓葬,包括8座象雄時期墓葬和3座吐蕃時期墓葬,是阿里地區所見的最大規模的墓葬群。根據碳14年代測定,故如甲木墓地8座墓葬的年代為公元2世紀至3世紀,這一時期正是文獻記載的西藏西部象雄王國強盛時期。從墓葬形制、規模、出土遺物等判斷,故如甲木墓地很有可能是一處象雄部族貴族墓地。

    曲踏墓地位于阿里地區札達縣象泉河上游南岸,2014年共發掘5座并列的帶豎井墓道的洞式墓。曲踏墓地的年代在距今1800年左右。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年代相同、地域接近,隨葬器物包含了相當多的共同因素,包括形制相同的箱式木棺、黃金面具、絲織品等。

    專家點評:之前對早于吐蕃時期古象雄國的認識一直不清楚,該項目的發掘使象雄國作為內地屬國的認識更加清晰。

    內蒙古正鑲白旗伊和淖爾墓群

    ——出土文物好似一場“世界文化博覽會”

    伊和淖爾墓群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伊和淖爾蘇木寶日陶勒蓋嘎查東北5公里處。墓群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一處丘陵谷地中,周邊為典型的草原地貌環境。2014年8月至12月,考古人員對墓地進行了局部勘探,并發掘了2座北魏時期(M5、M6)和1座遼代(M4)的墓葬。

    伊和淖爾墓群地處北魏六鎮及北魏長城沿線,是目前在國內發現的緯度最北的北魏墓群。這些墓葬分布集中,排列有序,規格較高,是一處北魏時期的家族性貴族墓地,且具有鮮明的鮮卑文化特點,同時又表現出歐亞草原地區其他民族的一些文化特點,甚至有少量遺物為中西亞舶來品,說明該族群利用草原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歐亞草原建立了一定的商貿聯系,或由這些地區遷徙而來。

    專家點評:該墓群的發掘為研究北魏時期的草原絲綢之路、邊疆歷史及民族關系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

    河南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糧食倉儲遺址

    ——國家糧倉的體現

    回洛倉遺址位于隋唐洛陽城北1200米,地處邙山南麓的緩坡帶。2012年初以來,經過較大規模的考古勘探和考古發掘確認:回洛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140米,南北寬355米;倉城城墻寬3米;倉城中部為管理區,東西兩側為倉窖區;倉窖成組分布,整齊排列。整個倉城倉窖數量在700座左右,是目前國內考古發現倉窖數量最多的古代糧食倉儲遺址。

    隋代黎陽倉遺址位于河南省浚縣城東關大伾山北麓。它依山而建,平面近長方形,東西寬260米,南北殘長300米。目前已探明儲糧倉窖90多座,皆口大底小,圓形。倉窖排列基本整齊有序,排與排間距10米左右,窖與窖間距3.5米至10米。目前發掘清理了3座倉窖。

    專家點評:回洛倉和黎陽倉遺址的首次同時發掘,全面揭示了我國古代地下儲糧技術完備時期的特大型官倉的概貌和儲糧技術水平以及儲糧的種類。

    北京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

    ——遼代的“首鋼”

    大莊科礦冶遺址群位于北京市延慶縣大莊科鄉。該遺址群主要由礦山、冶煉、居住等構成,分布區域主要位于水泉溝、鐵爐村等地,考古發現了從采礦到冶煉的遺跡,并且找到了冶鐵工匠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該遺址群是目前國內發現的遼代礦冶遺存中保存冶鐵爐最多,且爐體保存相對完好的冶鐵場所,其基本形貌清晰可見。發掘所揭示的爐型結構為正確認識中國古代冶鐵高爐的爐型結構演變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專家點評:遼作為契丹族,之所以能夠與宋朝對峙,就是因為其科技的進步,該遺址群的發現可以了解遼生產武器的情形。

    貴州遵義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地

    ——土司王國的精彩揭示

    新蒲楊氏土司墓地位于遵義市東北側約20公里的新蒲新區新蒲村官堰組,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考古人員對遵義新蒲楊氏土司墓地進行了近兩年的大規模發掘,清理播州楊氏土司墓葬3座,除M1(楊烈墓)外,M2(楊鏗墓)和M3(楊價墓)均系新發現,尤其M3是未遭盜掘的雙室并列之土坑木槨墓,屬形制特殊且保存完整的大型高等級大墓,墓內出土大量造型精美的金銀器及相關隨葬品,是貴州土司考古繼海龍屯遺址之后的重大突破。

    專家點評:我國是多民族的統一國家,這個統一國家如何來管理各少數民族,使其互相有文化和民族上的認同呢?該項目的發現有助解決這些疑問。(杜潔芳 整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