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聯合國非遺保護專家陳平:正參與中餐“申遺”

2015/6/17 15:27:11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網上海6月17日電 (記者 許婧)“非遺”如何有效傳承,不僅是考量城市文脈持續發展的一個挑戰,更是一個難題。一直致力于“非遺”保護的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咨詢專家、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全權副主席、貴州大學國際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陳平17日接受了記者專訪。

  陳平介紹說,她目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正在參與中餐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

  已定居德國16年的陳平說,對一個長年離開祖國,定居異鄉的人而言,家鄉的一切都是值得懷念的,特別是飲食。所以,中餐對于中國人而言,不僅僅是餐飲,還是鄉愁,還是精神世界的慰藉與寄托,懷念故鄉的時候,便會想念中餐,而它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里都不可能改變的口味和記憶。

  陳平強調,中餐的精華在于它的精湛的制作技藝,科學的配料,營養價值的體現,這是中國人在與大自然相處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也是中國民眾的智慧的結晶。中餐的器具,色彩,用料都是十分講究的,特別是對于食材的要求,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植物,花草,農作物,甚至樹木,都可以中餐主要的食材,“就像說到意大利就會想到各種各樣的面食和奶酪,說到韓國就會想起泡菜,說到德國就會想到啤酒一樣,餐飲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甚至哲學”。

  截至201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達到47項,在數量上居世界第二,其中包括北京故宮等著名文化遺產。而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居世界首位,截至2015年11月,中國共有3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優秀實踐名冊”。相對“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更傾向于不落文字,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數百上千年的“技藝”、儀式、表演、習俗等。

  查閱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可以發現有珠算、上海牙雕、帛畫、海派盆景技藝、犀皮髹飾工藝、金銀玉石鑲嵌技藝、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藝、喬家柵糕點制作技藝等一大批體現上海近現代工商業文明特色的項目,如果這批名錄正式公布,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望達到220項。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將于今年9月提交上海市人大審議,有望于明年正式出臺,與此同時,上海石庫門“申遺”也再度熱門。

  談及上海的“非遺”保護,陳平說,雖然上海是個國際化大都市,但上海不要排斥本土的東西,這是海派文化的根基所在,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應該發掘自身特色,認清自己獨特的價值,只要這樣,上海的“非遺”保護才能做得更加務實、有效。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講,承認和接納本土的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申遺的目的是什么?陳平告訴記者,“申遺”不僅僅是申報,而是“生產性保護”,要以生產、使用、體驗等實踐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滲入到現代人每一天的生活里。這位非遺保護專家認為,中國的鄰國日本、韓國有不少好的經驗值得學習。

  “活著的傳承”是最理想的傳承。“例如日本,對‘非遺’的保護就是活化的,保護主體是人,政府出資讓人來傳承‘非遺’,出資讓徒弟來學徒,這樣‘非遺’便能動態地傳承下去。我國對于傳承人也有獎勵和經費支持,但還是微乎其微,不足以支持一個非遺項目的正常運轉和傳習,還是需要教會傳承人自我建設和發展,同時加強對于傳承人的培訓”,陳平說,“非遺”應該科學地保護,一分為二地看,尊重手工藝人,同時,應該盡快用現代數據庫形式記錄、整理這些“非遺”,并與全人類共享祖先智慧。

  “我希望以文化交流為平臺,非遺保護為基礎,來實現維護世界和平的理想,因為只有文化是可以跨越國界,最容易喚起共鳴和理解,來消除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隔閡與誤會的。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典型的人類文明的存在載體,所以更應該保護與傳承”,陳平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