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拯救瀕臨消失的楚地千年管陶文化

2015/10/28 9:34:20 點擊數: 【字體:

  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湖北蘄春管窯鎮,古有“窯州”之稱。史料記載,管窯鎮制陶始于隋唐,北宋初年初具規模,興盛于明朝洪武年間,曾有大小窯場近百座,陶制品曾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

  燃燒千年的窯火,如今卻瀕臨“熄火”的邊緣。近期,由湖北省美術學院、武漢美術館、武漢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帶來了他們的研究課題——拯救即將消失的文明。

  近日,記者在管窯鎮的環赤西湖的蘆窯、管窯、嵐頭磯等古窯遺址周邊,看到一些殘存的古陶碎片。

  目前,管窯鎮僅剩李家窯、嵐頭磯等5家窯場。有史記載最早的明洪武二年李家窯廠龍窯,如今已淹沒在一片雜草叢中。窯場旁一株600歲的重陽樹“陪伴”著管窯起起落落。

  63歲肖春姣是管窯鎮唯一健在的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管陶刻花”的傳承人。她在重陽樹下成長,見證了管窯鎮制陶業的興衰。

  11歲時,肖春姣跟著制陶老藝人紀愛琴學習“管陶刻花”。只讀過兩年書的肖春姣,硬是憑著記憶學會了“喜鵲鬧梅”、“鯉魚穿蓮”等涵蓋花鳥樹木山石等300多個刻花種類。

  紀愛琴老人去世后,肖春姣挑起了振興“管陶刻花”的大任。20多年間她先后收了5名徒弟,然而隨著塑料等制品出現后,制陶業很快就沒落了,徒弟們相繼離去或轉行。當最后一名徒弟離開時,肖春姣的心落入了谷底。

  為阻止制陶技藝的“消亡”,她想盡辦法讓一對兒女學習陶藝,卻被孩子們認為“沒有出息”。“我家八代人都從事陶藝制作,到我這一代可能就沒人再干這一行了。”她嘆著氣說。

  今年59歲的肖啟高與姐姐肖春姣有著相似的經歷。10歲時,他拜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陶拉丕工藝”傳承人李如成為師。兩年前,李如成老人去世后,他獨自扛起了“陶拉丕工藝”的傳承重任。他也曾動員三個孩子學習陶藝,同樣遭到拒絕。

  “燃燒了近千年的管窯陶技,現在真的面臨消失的危險。”52歲的李善發是嵐頭磯窯場負責人,他焦慮地說,管窯鎮曾有一萬多人從事制陶業,現在卻不到200人,且年齡大都在60歲以上。

  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表示,蘄春管窯鎮、麻城蔡家山和漢川馬口鎮,曾并稱為楚地三大古陶產地,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陶產地,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如今,僅有管窯鎮制陶業尚在維持,探索拯救管窯鎮陶業,對于拯救面臨消失的楚地陶藝文化意義重大。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