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9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如果選擇一種最具代表性的端午節飲食符號,當然非粽子莫屬。粽子古稱“角黍”“筒粽”,西晉周處《風土記》有“以菰葉裹黏米,煮熟,謂之角黍”的記載。楊萬里《端午獨酌》云“團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麼生香”,從古代典籍與詩詞對端午“粽子”短短數字的描述中,不難看出中國文字的藝術魅力以及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與中國人含蓄內斂的表達不同的是,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rice dumpling),乍一聽,“粽子”一詞瞬間多了幾分喜感。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今已走向世界,很多國家和我們一樣也會過端午節,吃粽子,那么外國的粽子長啥樣呢?端午節來了,一起來看看那些外國粽子中的奇葩粽。
緬甸粽子:香甜酥軟,顏值高得不像話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么聯系。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哥斯達黎加粽子:除了果凍你還想到了神馬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要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What?墨西哥粽子居然用玉米葉和香蕉葉包成
墨西哥,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越南粽子:顏值神馬的都是浮云,內在豐富才是硬道理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拉美粽子:原是路上救命的干糧
拉美粽子有其特別來歷。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統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遠離家鄉去服苦役。婦女們為了讓丈夫和兒子能夠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飯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蘿卜一起用香蕉葉包裹起來,作為路上的干糧。
日本粽子:島國的粽子看上去也有些壽司范兒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