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編著、馬自樹主編的《中國文化遺產知識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6月26日,謝辰生、張忠培等專家與該書主創人員出席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組織召開的出版座談會,座談會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主持。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第三屆理事會理事長馬自樹等深感在當前社會的“申遺熱”“考古熱”“博物館建設熱”“收藏熱”等現象和背景下,由于廣大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了解不夠,存在盲目“求利”,拆舊建新、造假古董,在一些重大項目中犧牲文保單位等錯誤做法,普及文物法律法規及文化遺產知識大有必要,因此,牽頭組織一批資深文物考古工作者,編撰了這本《中國文化遺產知識讀本》。希望從教學和普及的方式入手,傳播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讓社會公眾了解遺產相關學科和工作,同時也希望由此能增強全社會對遺產保護的意識和責任。
全書共七章,分別對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博物館工作、文物流通問題、考古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法制建設問題進行基礎解讀和案例延伸閱讀。正文分別由晉宏逵、葛承雍、潘守永、張自成、曹兵武、劉托、孫玲、田聰等執筆;謝辰生、張忠培先生擔任顧問。
馬自樹認為,文化遺產不僅是專家研究的對象,公務人員的事業,其保護利用與傳承也應該是大眾參與的日常實踐。當前文化遺產的資源化理念和實踐已經廣泛滲透到文化、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經過科學而系統的整理、研究、挖掘、利用和宣傳,遺產才能真正轉換成發展的資源。該書的編輯思想正是要反映這一現實情況。
謝辰生表示,文物工作還需要做更多的宣傳,出版這樣的圖書非常必要,不止宣傳文物知識,還要宣傳文物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做法。張忠培指出,這是第一本以中國文化遺產為題的基礎讀物,開了好頭,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的參考教材。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朱曉東指出,該書提供了常識(普及讀本)、通識(涉及各個門類)和見識,普及的對象不僅包括普通公眾,還包括一部分文物工作者、管理者乃至地方領導等。
勵小捷表示,在當前形勢下,文物的任何利用,都必須以保護為前提,以服務公眾為目的,以體現文物價值為追求,以尊重法律和社會公德為底線。做好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文物知識的宣傳普及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重要職責之一。本書編輯過程克服了諸多困難,各項不足和新的信息會在后續的修訂中繼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