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讓文化遺產搭上互聯網“快車”

2016/7/18 9:58:32 點擊數: 【字體: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流傳一個H5頁面,動畫里的主角是明成祖朱棣,他從畫像中跳出來,唱著說唱,玩著自拍,用微信、QQ等和自己后宮和大臣聯絡。這是互聯網公司騰訊和故宮博物院達成合作的一個預熱片,卻讓更多人看到了火熱的互聯網行業對傳統文化遺產的革新的可能。
 
  騰訊和故宮的這次牽手,以故宮經典形象或相關傳統文化內容為原型,發動年輕人進行“表情設計”和“游戲創意”等方面的比賽。故宮這些開放的相關傳統文化內容和文化創意包括經典藏品《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韓熙載夜宴圖》、《海錯圖》、明朝皇帝畫像以及故宮數字文創《皇帝的一天》APP、《故宮大冒險》動態漫畫中的卡通形象等。如果進展順利,雙方的合作還將擴展到騰訊動漫、騰訊文學等業務平臺。
 
  這是繼上周宣布在阿里電商平臺上開設旗艦店后,故宮再次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從設計、售賣“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等文創產品,到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嘗試建設數字故宮社區,故宮這些年在擁抱互聯網方面越走越深。
 
  作為中國最大的文物藏品收藏地,600歲的故宮如今所探索的,是文化遺產如何活化的模式。
 
  在互聯網深入影響人類生活的今天,如何讓以博物館藏品為代表的文化遺產活起來呢?
 
  除了傳統的展覽和展示,如今十分流行的“互聯網+文化遺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騰訊和故宮合作所展示的,是經典文化形象如傳統山水畫如何通過文化創意,變身為符合現代審美觀的文化消費品。此外,通過數字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等,人們能夠在家里、在不移動文物的情況下,盡情欣賞那些塵封在博物館的藏品。如果這種數字化程度得以進一步提升,我們還能夠通過對其進行大數據分析,改變我們對這些文化遺產的傳統認識,并對如今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姿態給予指導。
 
  如果用文學詞語來描述,這很像一種現代化的“翻譯”。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就是一種“將消失的遺產帶回當代”的翻譯過程。當前,我們之于文化遺產的現代化,大多還著眼于利用數字技術和設備,使那些隱藏在文化遺產表面紋理下細節信息顯露出來。這其實只是第一層的翻譯。
 
  故宮的實踐啟示我們,要在物與人,人與人,歷史與現代,甚至與未來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簡單的數字化重復和再現只是起點,只有經過包括文化創意創新在內的文化解讀和翻譯,并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文化遺產才能說完成了活化實踐。
 
  需要說明的是,過于高估原生態文化的成熟程度,或者過于低估文化遺產在商業上的實現難度,都說明我們對文化遺產的現代化翻譯還不成熟。
 
  這方面,騰訊和龍門石窟景區的合作值得一提。雙方組建的創意團隊是這樣工作的:首先,由園區團隊提出產品設計創意,接著由龍門石窟研究院專家團隊為其提供翔實的文物背景資料,然后騰訊團隊介入,運用互聯網技術,增強產品的用戶體驗,最后由龍門旅游集團負責產品在線上線下的銷售推廣這樣一個全產品鏈的商業閉環式的嘗試,各方面各司其職,各展其能,很有新意。
 
  當然,全面展開文化遺產的活化實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課題,其中橫向牽連著藝術生態系統的諸多環節,縱向則面臨著歷史積習和現實的糾葛。可喜的是,現在“互聯網+文化遺產”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能。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