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藝術精髓,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豐富的文化需求,由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于2012年11月 18日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開幕。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與文博界、工藝美術界、收藏界的代表500余人出席開幕式。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區長牛青山、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張柏、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周鄭生、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館長陳四光等領導代表主辦方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據了解,本次文化節主辦方精心組織、主題鮮明,從11月18日至25日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具有代表性的有:
“京華雅韻——古都北京文物珍品展”
為了展示首都北京文化藝術的輝煌成就,第五屆文化節特別舉行“京華雅韻——古都北京文物珍品展”。這是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繼故宮歷代文物珍品展、天子之雅——清代帝王生活側影展后推出的又一文物大展。將向公眾展示北京出土的特有文物珍品,展現古都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首都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現古都北京文化遺產的絢麗多姿,揭示北京悠久歷史積累而成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展出文物近96套件,全部為首次出庫展出,佛像、金銀器、青銅器、琺瑯器、瓷器、生活用品、首飾等文物精品,共同見證北京3057年的建城史和858年的建都史。
另據介紹,本次展覽有幾件從北京市東城區出土的文物:龍潭湖北鐵可墓出土的元朝龜云四合金飾、永定門出土的明代串珠紋金手鐲、廣渠門東路儲運倉庫清墓出土的鏨花金指甲套等,這些金銀器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城區行政區劃內歷來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和顯赫人士居住的地方,這些金銀器物的發現也再次表明了東城區深受皇城根文化的熏陶和輻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莫言家鄉高密撲灰年畫首次亮相
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三層展廳在全國34個省市范圍內,選派23項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現場展示,包括北京著名的“燕京八絕”也一同集體亮相。中國非遺技藝展全方位、多角度地為我們呈現了非遺手工藝作品的誕生過程,使廣大觀眾得以近距離地了解古老而又神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帶著祖祖輩輩口傳身授流傳下來的獨門絕活來到珍品館進行現場展示,多項流傳已近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在第五屆文化節中大放異彩。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我國作家莫言的故鄉山東高密也帶來了參展項目——高密撲灰年畫,非遺傳承人將現場展示制作過程,揭開家族手工畫坊的神秘面紗。山東省高密市擬規劃1000畝紅高粱地,作為文化傳承和文脈載體,并借此希望激發更多的靈感和激情來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學藝術作品,相信當地也有能力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形式和內容來展示其不同的文化底蘊,能夠將一些百姓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特色項目以適當的方式保護起來并展示出來,貼近百姓生活,更兼以低成本帶動大制作的方式保護和傳承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技藝展示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旨在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相信親臨展演現場的觀眾一定會被大師們精湛的技藝以及精美絕倫的作品深深吸引,在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殿堂流連忘返。
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展——總結2012年創新作品成就
2012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們新創作的高水平藝術品云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展出作品300余件。能夠讓觀眾了解我們現代的藝術品師承傳統技藝,其藝術價值堪與古代文物媲美,甚至更勝一籌。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原創設計人員乃至臺灣地區的藝術家們都應邀而至,踴躍參加此次盛會。
臺灣現代琉璃之父王俠軍的作品首次參展,國家級絹人大師滑樹林先生的師爺于1962年創作的作品《荷花舞》首次對公眾展出。(原標題:第五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廣播網 時間:2012-11-19 作者:劉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