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評論:節日的傳承重在傳播

2013/9/16 14:28:34 點擊數: 【字體:

  秦 毅

  “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里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清明、端午、中秋、春節。人們在這些節日里表達對大自然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愿望,決不只是吃喝和送禮。”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認為,在呼吁剎住節日公款送禮風的同時,我們還應關注因金錢至上等不良觀念的影響,節日的內涵被偷換。

  對節日內涵的呼喚,不只一天兩天了。僅馮驥才就曾在2007年公開提醒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日漸淡漠將帶來的危害。他說,如果年輕一代對傳統節日不知道、不了解,沒有記憶、沒有感情,預示的是我們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記憶與傳承的中斷。

  筆者認為,長久以來,“呼喚不止、憂慮不減”的原因,除了“節日公關”、不良送禮風等助推了節日的過度物質化外,節日精神的不彰,特別是通過各種渠道對每個節日獨特內涵的宣教和承載樣式創新的嚴重缺失,也導致“眾節日一個過法”,完全被喝酒應酬、購物休閑、出游聚會等內容所填充,節日也就趨同于假日。

  節日精神的彰顯需要“因節施教”。在不知一個節日的來歷、傳統內涵的背景下,想把節日的文化意蘊“過”出來,堪稱強人所難。因此,需要開辟渠道,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宣傳、專家討論等形式,讓節日的純正文化底色明晰,從而辨別和對抗各類恣意的節日“偽文化”。

  傳統節日,過去都有很多活動,如清明祭掃、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月、春節團年、元宵鬧花燈等。多數活動在今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自然需要保留好這些儀式和風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缺乏認同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適合他們活動的載體,于是他們中的多數被迫到西方情人節等洋節上尋求參與、認同感。這就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做好過節形態創新工作,在既貼近某一節日文化底色、承載出傳統文化與文明深刻涵義的同時,又讓傳統對接現實,將現代人的生活取向、傳統文化開掘出的新內涵等融進節日形態之中。(原標題:評論:節日的傳承重在傳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09-1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