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懂”不應成魯迅作品淡出理由
2013/9/17 10:32:5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朱越)中小學開學之際,魯迅的散文詩《風箏》在人教版教材中被替換,一場關于魯迅的大討論再度升溫。中國魯迅研究會原副會長、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副會長陳漱渝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晦澀難懂”之說不成立,“讀不懂”不該成為魯迅文章淡出中小學教材的理由。
“單從魯迅作品的字詞句而言,其難度并沒有超過《詩經》《楚辭》一類的文言文作品。”陳漱渝說,“孔子距今兩千多年,《論語》中也有不少閱讀障礙,但仍然作為文化經典在教學中傳承。”他認為,說魯迅作品晦澀難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教師產生了畏難的情緒,而老師應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應該努力把學生教懂。
陳漱渝認為,語文教學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核心內容之一,落腳點是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因此,現在的語文教育應該反思魯迅作品如何讀與如何教,思考如何讓學生感受魯迅作品的美感和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精神內涵。”陳漱渝說。(原標題:“讀不懂”不應成魯迅作品淡出理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