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永定門的變遷

2013/10/31 10:18:16 點擊數: 【字體:

永定門的變遷

    永定門是老北京城中軸線的南起點,在左安門和右安門中間,南面是靜靜流淌的護城河和車流不息的南二環路。

    老北京城原有四道城。從里往外的順序是:第一道宮城,也稱為紫禁城;第二道皇城;第三道內城;第四道外城。其中外城有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七座城門。外城是明朝定都北京140多年以后,為了加強北京城的防御,在內城的南面增加修建的。由于當時財力的限制,外城沒能包圍住內城的四面,僅修建了位于內城崇文門、前門、宣武門三座城門南面的城墻,使整座城市成為凸字形,外城也因此被稱作“南城”。外城與內城有很大不同,這里主要聚集了各式商號和娛樂場所。著名的大柵欄商業街和“慶樂園、三慶園、廣德樓、廣和園、同樂園”——京城歷史上的五大戲樓就坐落在外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北京城最早建立的電影院——大觀樓影戲院,也是坐落在外城。外城還是會館林立、名人府邸云集之地。僅《北京會館資料集成》就收錄了自明永樂十三年(1415)至1949年12月間的會館647處。南城還有一個出名的地方:“天橋”。據《北京市宣武區地名志》記載:元朝以后,城南一帶河道縱橫,為了便利南北通行,就在這里筑了一座石橋。明朝永樂年間修建天壇后,因為天子前往天壇祭天,要經過此橋,所以這座橋被叫做天橋。天橋的橋址在今前門大街、天橋南大街、天壇路和永安路的匯合處。早年的天橋,橋身很高,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整修正陽門至永定門間的馬路,將這條路上原來鋪的石條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馬路,天橋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橋。1929年,因有軌電車行駛不便,就將天橋的橋身修平,但兩旁仍有石欄桿。1934年展寬正陽門至永定門的馬路,就將天橋兩旁的石欄桿全部拆除。天橋的橋址不復存在,而天橋作為一個地名,一直保留下來。由于從永定門出入京城的人潮如涌,人們多在這里駐足小憩,這里就自然形成了京城最為著名的民間藝術表演聚集地。

    老北京城以永定門為標志,永定門以內稱作南城,出了永定門就是城南了。清光緒年間京漢鐵路開通后,在永定門外的馬家堡設有火車站,往來的旅客由永定門出入京城。永定門以南的城南地區,1949年以前十分荒涼,除少量菜地外,到處是墳地,關廂僅是一條小馬路,住戶極少。1952年后相繼遷墳填坑,向兩側拓寬大街,建工廠、醫院、商店、學校和居民住房。現該大街已成為連接首都南部城鄉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且是永外商業和服務網點密集的大街。”順著北京中軸線南延,已經是道路寬廣、高樓林立的新城區了。

    永定門是明清時從南部進出京城的通衢要道,位于當時中軸線的最南端,是外城的中央城門,在外城7座城門中是最大的一座城門。《明世宗實錄》上記載:“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月辛丑(25日)新筑京師外城成,上命正陽外門名永定,崇文外門名左安,宣武外門名右安,大通橋門名廣渠,章義街門名廣寧。”由此得知,永定門建成距今整整四百六十年了。其實,當時只修建了永定門一個城門樓。甕城是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補建的。箭樓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增建,并又重修了甕城。至此,永定門城樓歷時197年,跨越了明、清兩代,才算完全建成。永定門雖然是外城城門,但是,建成后的永定門城樓形制,卻是按照內城形制建筑的,是典型的內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筑。

    永定門城樓于1957年被拆除,現在的永定門城樓是2004年重建的。重建后的永定門城樓門洞上方所嵌石匾,楷書“永定門”三字,蒼勁雄健,是仿照明代原配石匾雕刻的。說起這塊石匾,還有一個故事:在重建永定門城樓的前一年——2003年,人們在先農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門口的一株古柏樹下,發現了一塊保存完好的永定門石匾。據考證這塊石匾正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始建永定門時的原配石匾。現在人們看到的,重建的永定門洞上方所嵌石匾上的“永定門”三字,就是仿照這塊石匾雕刻的。永定門重建使用的城磚,是原來嘉靖年間制造的永定門老城磚。這些嘉靖年間制造的老城磚在永定門拆除近半個世紀后,又重新砌在新建的永定門城樓上。重建時,圍繞永定門城樓,還修建了一座小巧精致的公園——永定門公園。公園樹木,種植有序、排列整齊;城樓廣場,白欄環繞、平滑如鏡。公園與兩旁的天壇和先農壇輝映相交;與北面的前門大街和正陽門城樓相視對望。重建后的永定門城樓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京“城市標志性建筑”,見證著北京城市歷史的變遷。(原標題:永定門的變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10-3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