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山東齊長城文化價值有待深挖

2013/12/7 16:42:17 點擊數: 【字體:

山東齊長城文化價值有待深挖

齊長城錦陽關

山東齊長城文化價值有待深挖

齊長城青石關


    李鳳琴

    前不久,齊長城世界遺產重點項目保護方案獲批,齊長城的品牌價值有望得到重新確立。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性防御工程,先于秦長城490年,是我國最早的春秋戰國諸國中可以將國土從西到東完整護衛的長城,也是長城史上最古老的長城,被譽為“中國長城之父”。

    齊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西起山東長清區廣里村的黃河,跨越泰沂山脈,東至黃島區于家河村的大海,是防御魯、楚及中原各國長600余公里的巨大軍事工程。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科學、歷史、文化價值。    建筑齊長城,主要作用是防御并以利屯兵進攻。齊長城的修建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在保障齊國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王室日衰,諸侯稱霸,戰事不斷,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各國都在修筑自己都城的城池,提高防御能力,保衛國家安全。從地理方面來看,《戰國策·齊策》記載:“齊南有泰山,東有瑯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國三面環水,唯南面有出入泰、沂山的陸地大道,是齊防魯、楚、中原各國,爭霸諸侯的必經要道。因此齊國在筑都城的同時,還利用泰沂山脈的地理優勢設防。

    齊長城的修建首先是基于戰爭的需要。《戰國策·秦策》載:“昔者齊,南破荊,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韓魏之君,地廣而兵強,戰勝攻取,詔令天下;濟清河濁,足以為限;長城巨防,足以為塞。”《齊魯文化大詞典》載:“據考,齊長城系由西而東逐步修成。最早修筑的是西端建于平原上的‘矩防’,建筑年代約在春秋后期,主要是防御魯與中原各國的入侵。東段建于戰國時期,旨在防楚。”齊長城的建成有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根據不同時期的軍隊兵種的不同,與之相適應的建筑形式可概括為防門—關門—長墻三個階段。其約初建于齊桓公(前685年至前643年),終于齊宣王(前319年至前301年),先后長達380余年。

    第一階段,筑防門形式,如同楚國的方城。《左傳·僖公四年》載:“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防門和方城都是長城的初級階段形式。筑防門時間在齊桓公至齊莊公(前553年至前548年)期間,即公元前685年至548年間的春秋時期。長清區的防門,萊蕪、博山和淄川東的原萊蕪谷一帶,在春秋初期就發生過防門之戰、長勺之戰、艾陵之戰等多次大戰和會盟,因此設防應較早,所以齊長城泰山段建于春秋時期是符合當時政治背景和地理環境的。春秋時各國主要用戰車作戰。齊國可利用原先建在長清區廣里黃河岸邊的舊曲防,加以維修,就形成重要的軍事防御工程。

    第二階段,是筑關門形式,為齊莊公后至齊威王(前356年至前320年)時期,約在公元前547年至前320年之間。《竹書紀年》載:“梁惠成王二十年(前351年),齊威王筑防以為長城,緣河經泰山千余里,東至瑯琊臺入海。”主要防楚。楚國的軍隊在戰國初已經越過了齊長城的東段,戰國末達到了齊長城西段。所以,迫使齊國在黃河和大海之間的泰沂山脈的大、小關上設關門和墻。但并未大規模的修建山嶺之上聯結關墻的墻,這從齊宣王修長城的記載中得到證明。

    第三階段,是建長墻形式,為齊宣王時期。約在公元前319年至前301年之間。《史記》引《齊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筑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以備楚。”戰國時期,特別到了中末期,鐵制兵器開始用于戰爭,步兵和騎兵可翻山越嶺作戰,因此迫使齊國修筑“山嶺之上”的長墻,以防步、騎兵的入侵。所以,至少到齊宣王時才修完了聯結大小關的山嶺之上的長城墻,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長城。秦統一中國后,齊長城的作用逐漸消失,但它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永存的。

    齊長城獨特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起到民族凝聚的作用。長城兩邊有著與齊長城不可分割的齊國、魯國和許多的小國。這些國家經過隔墻的進攻,統一到齊、楚兩國管轄,實現了局部的大融合。齊長城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又是世界較早的長城之一,給人一種自豪感、安全感,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 

    其次,是兵家和孔孟思想的交匯點。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圍繞著齊長城進行爭戰,遺有兵家的理論精華。如 “一鼓作氣”、孫子兵法、晉軍拽柴布疑陣、齊將在即墨城用“火牛陣”大破燕軍等,都是兵家的經典之作。孔孟仕齊,往返于古萊蕪谷的長城之間,有孔子的夾谷會盟,孔子觀禮處,孟子的止嬴論談等遺址。所以,兵家和孔孟的思想在這里交匯,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

    第三,齊長城是座文學藝術的寶庫。雄偉的齊長城,吸引著文人墨客前來瀏覽并題詞謳歌它的風采,留下了較多的石刻和膾炙人口的文學藝術作品,如蘇軾、蒲松齡贊長城的詩篇,孟姜女的故事等,是一份寶貴的文化財富。另外,長城沿線還有許多建關廟、修關、修路等的碑刻,是重要的文化遺存。

     “遙連泰岱盤坤軸,橫鎖青齊到海門。”齊長城東西橫跨泰沂山脈,把黃河和大海聯結在一起,氣勢宏大,攜帶著泰山等眾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進一步研究齊長城的文化價值、加強管理,保護好齊長城,繼承、弘揚齊長城文化,合理建設景區,發揮齊長城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原標題:山東齊長城文化價值有待深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12-0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