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最大之叢書,《四庫全書》卷帙浩繁,堪稱經典。然而,《四庫全書》與揚州淵源深厚,從征集藏書、揚州馬氏成獻書大戶受到朝廷特別嘉獎,到揚州學派的大學者王念孫任篆隸校準官,再到落戶揚州大觀園文匯閣……如今,由揚州報業傳媒集團出版原大原色原樣《四庫全書》,令人矚目。
昨天,揚州民間藝人夏磊依據史籍記載,利用精細木作技藝仿制復原了《四庫全書》書廂書匣。夏磊稱,希望通過傳統手工藝獻禮這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同時為傳承揚州地方文化作貢獻。
歷時兩周復原《四庫全書》書廂書匣
夏磊是揚州精細木作技藝傳人,在他的工作室里,制作完好的一書廂一書匣仔細歸放著。兩件成品古樸典雅,莊重大方,墩實卻顯靈趣。據夏磊介紹,這兩件作品均為楠木材質,純手工榫卯制作而成,其中書廂長約50cm、寬35cm、高40cm,為框架結構,牢固美觀,輕啟兩扇小門,木質清香撲面而來。
“利用揚州傳統精細木作技藝,復制這兩件寶貝大約花了半個月時間。”夏磊詳細介紹道,匣面上有一道抽槽,打開匣板,一長條狹長的空間供放書卷。匣體上有一道粗細約3個米粒的突出體,“這叫‘墩臺子’,主要起美觀裝飾作用,是用特制裁刨刨出的。”夏磊說,此外,書匣邊框弧角是用指甲圓凹刨刨出的。
純手工打制,大批量生產受到限制
“揚州精細木作,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清代是揚州精細木作最輝煌的時代。”據知名文化學者韋明鏵介紹,漢代廣陵王墓中的黃腸題湊,制作精良、嚴絲合縫;隋代江都木工制作的“任意車”安裝機關,活動自如;唐代揚州曾以優木和精技制作鏡匣,呈獻唐玄宗;宋代木工產品遠銷江南,聲譽卓著。明代貴妃田秀英曾從揚州采購大量家具入宮。
據悉,乾隆年間,為儲存御賜《四庫全書》,在全國修建了七座閣,其中江南三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中的書架書匣,都由揚州木工參與制作,揚州精細木作集中體現了揚州人文情懷和揚州工匠技藝融合而成的古典藝術成就。
夏磊介紹,他依據史籍記載,用這種木作技藝仿制復原了《四庫全書》的書廂書匣,希望通過這種仿制,讓更多的人都來關注《四庫全書》。不過,由于全是純手工打制,做工考究,且原料昂貴,大批量生產受成本與市場限制。(記者 趙天)(原標題:揚州民間藝人夏磊依據史籍記載復制《四庫全書》書匣書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