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一股農民起義軍跟大部隊失散了,在一李姓將軍的帶領下,與大部隊清軍遭遇,被追到了石堂山腳下。這可怎么辦,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無奈之下,這位李將軍只好冒著風險去問當地群眾可有藏身之處。連敲幾家門卻無人應答。李將軍正在焦急之際,忽見遠處田埂上有一老農正趕著羊群走過來。這老農精神抖擻,鶴發童顏,聽明白李將軍的意思之后,很是同情他們,決定為他們帶路,找一藏身之所。這老農帶著這股義軍便上了山,一路蛇行,便到了山頂。 尋了半天,才在樹林掩映之中找到一洞口。洞口足有兩米高,且十分狹窄。義軍們面面相覷,很是為難,這怎么可以藏身呢?老農笑了笑,躬身一閃,便進入洞中,還說,這洞我小時候來過,藏你們這幾百人沒問題。沒辦法,義軍們便跟著他進了洞。洞開始時極為狹窄,且沒進多少,就發現洞中有許多蝙蝠,緊緊地貼在墻壁上,黑壓壓的一片,再加上吱吱的叫聲,十分嚇人。慢慢地走,洞才開始寬闊,且有許多分叉,駐扎這幾百人沒一點緊張的感覺。等義軍們安置以后,老農便出來了。可他一想到義軍們在里面藏躲也不是一天兩天,生活無著怎么辦。他便把自己養的羊都趕過來給義軍,把自己家的麥啊面啊的都拿到洞中給義軍做干糧。這一切剛做完,清軍就趕了過來,也追上山來。那領隊的狗腿子看到老農,便問他可曾見到一隊人馬。老農機警,直擺手說不知道,沒見過。那人不信,便又到清軍頭頭兒那兒請示。那清軍頭頭兒命令搜山。經仔細搜索,清軍終于找到了蝙蝠洞,他們一見洞口幽深,也不敢貿然入內。就讓老農帶路。老農無奈,只得帶路,一邊走一邊想辦法,慢慢的進洞已有幾十米。走到蝙蝠聚集之處,老農便故意揮手驚動蝙蝠。蝙蝠便吱吱的亂飛,直往人身上撞,讓人毛骨悚然,十分害怕。里面的義軍也緊張得不得了,個個摩拳擦掌,箭在弦上,準備做最后一博。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候,清軍問道:“老頭,你怎么上山來,卻沒有放羊呢?”老農十分敏捷說:“本來,我是養了好幾只羊,可昨天來山上放羊之時,讓狼給叼走了。”
里面的義軍一聽這話,便狠抽羊腿,并學了幾聲狼嚎。老農一聽,裝做害怕說:“莫非狼就藏在這兒?”那些清軍一聽狼嚎,更是兩股戰戰,急于逃跑。急匆匆地竄出洞,對長官說:“此洞甚窄,是藏不了什么人的。” 清軍走后,老農連忙通知義軍出來。
這些義軍出來后,前后思量,無處可去,這可怎么辦呢?那李將軍一問老農,原來這位老人姓彭,且是孤苦一人。便征得老農同意,又征求了眾義士的意見,為報答彭老爹的救命之恩,統統改姓彭,就做了他的子孫,伺候他終老。于是義軍就在石堂山下隱居下來。 現在,石堂山下姓彭的人家有幾百戶,大都是那是移民來的。當地的老百姓繼承了好的傳統,民風淳樸,鄉里和睦,而且都十分孝敬老人。若是有誰家的兒孫對老人不敬,他的家長及族人就會把他拉到蝙蝠洞前,講這段故事,來教育感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