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為打擊洛陽豪強,任用年近七十的董宣為洛陽令。不久,湖陽公主的家奴犯了事。
湖陽公主寵愛的家奴殺了人,董宣聞報,現場勘驗后,立即到公主府索要案犯。公主府拒不讓進。董宣不過是小小的洛陽令,不敢擅闖,但他一直等待抓捕機會。
幾天后,湖陽公主見沒了動靜,以為沒事了,出門時讓殺人家奴陪同乘車。董宣在夏門亭外等候,看到“犯罪嫌疑人”露面,即喝令車子停下,上前扣住了馬韁繩,用刀劃著地,大聲數落公主過失,責令殺人家奴下車,當著劉黃的面,將家奴殺了。
劉黃又氣又怕,立即進宮去找弟弟哭訴:“洛陽令董宣欺人太甚,他竟在夏門亭拿刀攔下我的儀仗,當著眾人侮辱姐姐,當場殺死我的家奴,將皇家看得一錢不值,我皇家尊嚴一掃而盡。姐姐我無顏見人,我不活了!”說時用手抓散長發,一時釵髻零亂。
劉秀大怒:“這個董宣,膽子也太大了,竟然欺負到長公主的頭上!”他立即傳詔:“速傳洛陽令董宣進宮!”
董宣一入宮,便看見湖陽公主,知道她已告過狀。劉秀不容分說,一聲怒喝:“來人!將董宣拖出去亂棍打死!”
董宣毫無懼色,叩頭分辯:“臣有一言,等臣說完了再殺不遲!”
劉秀說:“你還打算說什么?快講!”董宣昂然道:“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意思是陛下圣德,復興漢室。如今,陛下卻放縱奴仆殺人,將怎么治理天下之民呢?臣已年近七十,不勞陛下動手,臣請自行了斷!
說完,舉頭就往宮殿石柱上撞去。劉秀大驚,立即喝令宦官將其拉住。
劉秀到底是個明白人,知道董宣是忠臣,在執行自己打擊豪強的政策,不想處置他了,但礙于大姐的面子,他還得想個辦法,給姐姐個臺階下。
劉秀便向董宣使了個眼色:“看在你一片忠心的份兒上,朕今天饒了你。去,給公主跪下道個歉!”
誰料,董宣骨頭硬得出奇,他厲聲大吼:“臣身為洛陽令,執行國法,何錯之有?陛下要臣認錯,辦不到!”劉秀無奈,讓幾個宦官按著董宣的腦袋給公主叩頭。董宣拼命掙扎,兩手撐著地,最后也沒有低下頭。
劉黃見狀,心知大勢已去,委屈萬分:“文叔(劉秀的字),當年我們在南陽做平頭百姓時,你不是也和你大哥窩藏逃犯嗎?那時官府的人都不敢上門來找你。如今你做了皇帝,官府上門欺負到我頭上,你難道就不管一管?憑你的權威,難道就制不了一個小小的洛陽令?”
劉秀哈哈大笑:“此一時,彼一時。天子有天子的難處,跟老百姓不同啊!”他又安慰道:“大姐!此人已道歉了,朕看這事就算了吧。不就是奴才嗎?朕過幾日給你送幾個就是!”
劉黃無奈地說:“他的脖子那么硬,能算是賠禮嗎?”董宣應聲答道:“臣的脖頸向來很硬,不能彎曲!”
劉秀把眼一瞪:“強項令出!”意思是硬脖子的洛陽令,還不快退下!
董宣走后,劉秀特賜錢三十萬,用于表彰他不畏權貴的高貴氣節。董宣拿到賞金后,全部分給了衙門官吏。從此后,洛陽城權貴斂跡,豪強落魄。京師百姓拍手稱快,稱他“臥龍”,有民謠唱道:“枹鼓不鳴董少平。”意思是他當政,沒人擊鼓鳴冤。
劉黃出家 蔭蔽方城
此事對劉黃打擊很大,她感到弟弟為了統治需要,將“欺負”了自己的董宣封作“強項令”,還予以重賞,弟弟已不再庇護與尊重自己。加之原來失意于宋弘,更覺了無生趣,年歲漸長的她,萌生了修真入道念頭。
她將堵陽(今方城)行宮改名為煉真宮,意為煉其精神,修真養性,將行宮中數殿改為斗姆、三清、天爺等殿,供奉道家諸神位。她自己則青衣素裙,頭發上挽以青巾包裹,從奢華艷麗的長公主,變成了一個修真養性的道姑。
方城人相傳,劉黃在方城行宮時,輕車簡從,辭去多輛豪華車輦。隨行者除貼身侍女及老仆外,還有一個劉秀給的老御醫。朝廷詔令方城地方官負責煉真宮的“安保”,詔令湖陽邑做好公主的糧米供應。
劉黃落腳于煉真宮后,與在京城時的做派判若兩人。她的生活由極度驕奢,變得恬淡簡樸。她的性情也由熱到冷,看透世態與人生,感到什么榮華富貴、情愛欲望,都如曇花一現,過眼云煙。自謂“妾心古井水,波瀾誓不起”。
方城還流傳著“劉黃派御醫救百姓”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春季方城瘟疫流行,死人無數。老百姓到煉真宮求助,劉黃派自己的御醫賜藥濟民,救人性命。這個御醫早年就有防治瘟疫之術,此時他結合方城疫情,在煉真宮熬制藥物散與病人。他又教老百姓熬制解毒清熱的三根湯飲用,防止染上疫情。漸漸地,方城疫情得到控制。劉黃看到這種情景,允許御醫在煉真宮內坐診,給方城人治病。
又過了數年,劉黃病逝于煉真宮。時劉秀之子劉莊在位,為漢明帝。他尊姑姑遺囑,下詔將劉黃靈柩送至堵陽南百余里的封邑湖陽(今唐河湖陽鎮)安葬,其墓在湖陽鎮南門外,曾高數丈,至今尚有遺跡。
劉黃仙逝后,當地人感念劉黃在方城多年憐貧惜老,救死扶傷,煉真宮香火日盛一日。因劉黃御醫在此行醫多年,方城百姓將此視為圣地,有人患病,先到宮中拜劉黃,之后取宮中一撮土服下。
之后,葛洪仙翁在此煉丹,張三豐又在此修煉,煉真宮名氣更盛!跤浾 盛夏 文圖【原標題:洛陽“受辱” 公主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