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南陽玄妙觀文化,不能忘了“玄妙觀齋菜”。它不僅與南陽其他風味名吃如唐河火腿、新野板面、鎮平燒雞、博望鍋盔、社旗胡辣湯、南召白土崗辣子雞、閻天喜餃子一樣好吃,而且還因其是“天下一絕”,而馳名海內外。
有人考證說,吃齋來源于吃素,中國的佛教徒吃素,據說與南北朝的漢武帝蕭衍有關,蕭衍信佛,面且還可能是個天生的素食主義者,討厭吃肉。他曾召集全國僧侶研討吃肉的害處,下《斷酒肉文》詔令,吃齋由此面生。按照佛家說法,“五葷”生吃生眭,熟吃助淫,吃了破壞清靜之心,影響修為。
南陽玄妙觀的道人修的是清凈道,他們不娶妻室,只吃齋飯素食。據傳說,南陽玄妙觀而且每逢重大節日,或者逢觀內西北園、宛南公園里的牡丹、月季、荷花、菊花、臘梅等百花盛開之時,都要邀請遠近施主及當地官員和親朋好友,來此游覽觀光。時至中午,玄妙觀的道人則在觀中招待所有客人。
令人稱奇的是,玄妙觀廚師們烹飪的菜肴看起來完全是“葷”菜,但吃在口里,用心咀嚼品味,方知根本不是那回事,而是素菜烹就。于是,連連稱絕,稱妙,稱奇。大家大飽口福之后,“玄妙觀齋菜”名聲也傳到了海內外。
據《南陽地區志》載“玄妙觀齋菜”有如下幾個品種:
素火腿:是用豆腐皮五十張,先用兩張擺壓成圓形,每隔兩層抹上一層醬油(共五兩),紅曲一錢,每層只抹一味,全部攤完,兩頭各疊一寸,緊卷成卷,用凈抹布包裹,通身用繩再緊固一下,晾涼后將抹布去掉,泡進芝麻油缸內,經過四十八小時,使油浸透即成,約重三斤,夠做四盤。食用時將素火腿從缸內撈出,淋干抹布凈油跡后,用刀從中間劈為兩半,切成半分厚的扇面薄片,在盤中擺放整齊,撒上蒜苗花、姜絲各一分,滴幾滴小磨油上桌。色澤棕紅,酷似火腿,咸香味美。
溜素魚片:山藥一斤,入籠蒸半小時,熟后剝去外皮,兌進粉面一兩,面粉一兩和鹽三分,一起攪拌,放盤內攤平,入籠蒸五分鐘,用手按成半分寬,二寸長,半寸厚,晾涼后片成魚片狀,勾上粉芡,入油鍋炸至黃色時,將油倒出,鍋中余油,放進蔥花二分,姜末一分,木耳二分,鹽一分,醬油二錢,添進半勺黃芽湯,燒兩分鐘后取出。似魚片狀,軟潤咸香。
扒素雞:是將豆腐皮十張,在清水中煮幾滾后,取出用新抹布包壓起來,約十分鐘揭掉抹布,用刀片成二寸長,半寸寬,半寸厚的塊,擺在碗內,放上花椒一分,蔥花三分,糯米二分,鹽三分,添半勺黃芽湯,入籠蒸十五分鐘端出,再兌點開水和胡椒面一分。形似雞塊,嫩脆香辣。
炒肉絲:去面筋三兩,入籠蒸二十分鐘熟后取出切成絲,放入盆內加紅曲半分,粉面半兩,攪拌后投進油鍋,炸至柿紅色時,把油倒出,放進蔥花三分,蒜苗二分,輕炸一下后,把韭菜頭半斤和面筋一起投入,翻炒兩遍,加進鹽二分,醬油二錢,再翻炒兩遍即成。綠菜葉,紅肉絲,色澤鮮,滿口香。
咸鴨蛋:凈山藥六兩,紅蘿卜三兩,入籠蒸二十分鐘,熟后分開用抹布壓擠出水,各加上面粉一兩或半兩,鹽三分或二分,攪爛成泥。紅蘿卜泥搓成長圓條另放,再把山藥泥也搓成長圓條壓平,搟成長片,把紅蘿卜圓條放上,包卷如鴨蛋粗的圓條,入籠蒸十五分鐘,取出抹勻花椒油(即用半兩芝麻油炸花椒),用刀從中間一劈兩半,截成半寸厚的半圓塊,擺放盤中,白如蛋清,紅似蛋黃,軟嫩咸香。
此外,還有素魚翅、素燕窩、素鴿蛋、鹵大腸、黃燜雞塊等都是形渾實素。
南陽玄妙觀中齋菜還注重時令吃鮮。廚師們為了讓主持賓客應時吃鮮,還根據季節就地取材,制出異樣珍饈。如每當夏秋荷花盛開之時,在觀中池塘內采摘荷花,掛糊油炸后,撒上白糖,山楂糕“炸荷花”;秋季用北瓜秧尖兌香菇、口蘑炸制的“籠須菜”;用嫩包谷棒尖加玉蘭片、香菇燒出的“珍珠筍”;用小冬瓜裝進玉蘭片、花生仁、香菇、口蘑、南薺、猴頭、糯米和調味品,油炸的“八寶冬瓜”;用紅薯切塊油炸后,白糖在鍋中化開,紅薯條放入攪拌,立即出鍋的“拔絲紅薯” 等,惟妙惟肖,都很鮮美爽口。
據說,玄妙觀齋菜選料嚴謹而廣泛名目繁多的齋菜主料和輔料都必是真素。它選用了天南海北之珍品,且充分利用本地各種土特產、食用菌類、蔬菜和豆制品。這些素料經過廚師們扒、溜、炒、炸、燴、蒸等精工處理,匠心獨運,做出的佳肴既悅目,又香口。妙趣橫生,真可謂色、味、形俱佳,尤其在“形”上,玄妙觀齋菜講求“象形”,素質形,十分逼真。(原標題:“素菜葷吃”的玄妙觀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