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丹,男,1988年生,南陽市鎮平縣人。玉雕世家出身,現為“鎮平玉雕”第六代傳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鎮平玉雕具有悠久的歷史,始于漢朝,宋元兩代初具規模。鎮平玉雕博采南北,風格之長。既有京津的雄渾豪放,也有蘇揚派的婉約細膩。鎮平玉雕手法多樣。主要有線刻、薄意、圓雕、凹雕、俏色雕、內雕、透雕。其中內雕和透雕為鎮平仵氏家族的傳世手工藝。
仵丹于2008年參加工作,開始從事玉雕行業;2008-2013年,在中華玉文化博物館工作,刻苦研究玉雕技術并從事技藝展出,接待全球各地游客近2萬多人;2011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活動,現場展示鎮平玉雕技藝;2012年,參加首屆中國(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宣傳鎮平玉雕;2013年,被鎮平縣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個人”;2013年,成立鎮平縣仵氏珠寶有限公司;2014年,參加第二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會并獲“金獎”;2015年,赴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參加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并結業;2015年,利用業余時間參加由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劉國浩先生創辦培訓機構,龍山玉雕培訓學校至今,成績優良;2016年5月,赴北京市中央美術學院,參加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并結業;2016年10月,赴鄭州市河南省非遺保護中心,完成省文化廳傳統美術培訓;2016年10月,被評為“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平玉雕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11月,赴上海市,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參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并結業;2017年3月,赴鄭州市,鄭州輕工業學院,參加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并結業。
技藝特點:擅長人物雕刻,花鳥雕刻。常用有圓雕,浮雕,透雕等手段,以玉石有生命的理念,從事創作。作品更多的以情感關懷為出發點,除展示工藝美,材質美之外,更多的是在追求人文美、哲學美。并以此為目標,不斷精進。
代表作品有:獨山玉作品《花好月圓》、獨山玉作品《恩愛百年》、田玉作品《貴人到》等。
2015年10月,獨山玉作品《夜游赤壁》,榮獲第二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金獎;2016年11月,獨山玉作品《恩愛百年》,榮獲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優秀作品獎;2016年11月,獨山玉作品《花好月圓》,榮獲第九屆中國(蘇州)“子岡杯”玉石雕作品展銀獎;2016年12月,獨山玉作品《人生如意壺》,榮獲第十屆中國玉雕雕刻“陸子岡杯”精品展銀獎;2016年12月,和田玉作品《貴人到》,榮獲第十屆中國玉雕雕刻“陸子岡杯”精品展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