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梆是明末清初陜西東路秦腔傳入南陽后,與當地民歌小調、鄉音俚語融合而成的珍稀劇種,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宛梆作為一個戲曲種類有其獨特性,特別是女聲唱腔中的高八度花腔猶如鳥鳴,堪稱聲樂一絕。早先人們稱它為“南陽調”、“老梆子”、“南陽梆子”,因南陽簡稱宛,新中國成立后定名為“宛梆”。
但是,就在幾年前,傳唱于偏僻的豫西山區的宛梆藝術一度面臨走投無路的尷尬處境。最困難的時候,劇團每月收入只有幾十元。
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挽救了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宛梆藝術。省委、省政府將搶救和保護宛梆等稀有劇種列入《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05~2020年)》,內鄉縣投資700多萬元建成宛梆藝術中心,對劇團的年補貼標準由過去的10多萬元提高到50多萬元,還為宛梆的挖掘整理資料、恢復傳統劇目、打造精品撥付20余萬元資金予以支持。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經過重新編排的宛梆傳統名劇《打金枝》到山東參加全國匯演一舉奪魁,讓宛梆聲名大振,開始走向全國的舞臺。【原標題:內鄉宛梆劇團開始新春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