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司馬連竹
這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高端策劃,這是一份期待超越過往的未來期許。日前,南陽大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南陽,作為“漢之南都”曾經豪杰輩出,前人留下的豐厚遺存怎樣造福當今?如何尋找具有南陽氣質的獨特文化標志?城市的文化內涵需如何凝練?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南陽大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天岑。
點亮城市靈魂
南陽,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史前時期,50萬年前杏花山上的南召猿人點亮了中原文明的薪火;春秋戰國的舞臺上,先楚文明在此發祥……及至近代,南陽仍然名人輩出,誕生出南陽作家群、院士群等大批英杰。然而,今時之南陽,已不復往昔盛名,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燦爛的文化資源,讓人在為之目眩神迷的同時,總有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遺憾和無奈。
李天岑告訴記者,成立大文化研究院的動因,可以用順勢而為來形容。“ 十八大確立了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華夏文明傳承新區和文化強省的政策舉措。市委、市政府確立要把南陽建設為高效經濟生態示范市,作出了打造大美南陽、活力南陽、幸福南陽的戰略決策,文化作為發展的內在力量,需要自覺承擔起使命和責任,為社會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定位和實踐論據,因而,大文化研究院成立之初,便有了明確的定位和目的,將努力成為南陽凝聚文化發展力量、提升文化研究水平的智囊和人才儲備庫。”
催生獨特地標
南陽文化在中華文化尤其是中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獨特定位,是什么造就了南陽獨特的文化現象?先人為何留下了如此眾多的遺存,為何這里能夠持續出現貢獻卓越的名人?
這些困擾著幾代南陽人的問題,答案似乎明確卻又不甚清晰,以前也沒有人系統、全面地對此作出探究,成立大文化研究院就是為改變這一現狀。為此,從今年3月份開始籌備大文化研究院之初,就廣泛邀請各界文化學者和學術專家參與。研究院特邀二月河、王永民、周大新、柳建偉等名人擔任顧問或特邀委員,并匯聚了本土的文化精英。
市委、市政府領導在研究院成立過程中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在外工作的南陽籍領導和名人也十分關心研究院的成立,以不同方式對家鄉的這一盛舉表示關注。
研究院將對取得的重點成果進行全力推介,通過學術刊物和宣傳渠道加以介紹,并以會刊和圖書出版、評獎和專利轉化等予以展示。“如果有特別重大的研究成果,不排除落地對接為現實項目的可能,甚至可能成為助推南陽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李天岑說。
打造夢想基石
南陽的文化深厚,于是各種各樣與文化有關的協會、研究會數不勝數,而此次成立大文化研究院則是南陽也是河南首家研究文化的研究院。這是南陽在文化方面的又一次創新和大膽嘗試。
以“大文化”為名,研究院的課題領域集中在南陽名人、南陽精神的研究,研討南陽歷史地位和歷史文化定位,探討文化產業如生態、創意、旅游等文化發展,以及對南陽作家群、南陽企業家群、移民群體等方面進行探究。李天岑說,今后,在研究過程中將秉持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課題選取將偏重文化的實際應用和產業轉化,同時,也歡迎相關的企業、單位等主動攜手,共同學習文化、研究文化、利用好文化。此外,研究院也歡迎各界人士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有益的寶貴意見。
“立足南陽厚重的歷史積淀,傳承南陽優秀的人文精神品格,發掘南陽鮮明的區域文化精髓,建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出南陽叫響世界的文化品牌,為南陽的美好明天助力,譜寫出共同的夢想篇章。”李天岑說,這既是南陽人的共同期待,也是大文化研究院堅定不移的前行方向。
金秋時節,南陽曲劇藝術中心送戲下鄉。本報記者 閻亞平 攝(原標題:大美南陽,以大文化鑄造大夢想——訪南陽大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天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