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走進南陽 >> 印象南陽 >> 瀏覽南陽

南陽漢畫像石:厚重文化奏新韻 “石上史詩”耀古今

2013/4/7 18:36:11 點擊數: 【字體:

南陽漢畫像石:厚重文化奏新韻 “石上史詩”耀古今

上圖:鎮館之寶——許阿瞿墓志銘畫像石

    靈石不言,片石千秋。
  
  屹立于我市臥龍崗西南一隅的南陽漢畫館,是我國建館歷史最早、規模最大、藏品數量最多的一座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目前館藏的2500余石漢代畫像石刻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被譽為“圖畫漢代史”。
  
  日前,“石文化紀行”采訪團一行來到南陽漢畫館,感受“南都帝鄉”的古韻悠長,探尋歷史文化名城的博大精深。
  
  賞漢畫
  
  藝術奇葩綻光華

  
  作為我國首座專門收藏、陳列、研究漢代畫像石刻的藝術博物館,南陽漢畫館有著無與倫比的學術研究價值。業界專家、學者多次由衷感嘆:“研究中國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開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漢文化只能去南陽。”
  
  從1935年10月10日創建,歷經“三遷四建”,如今的南陽漢畫館凝重典雅、氣勢雄偉。駐足館前,11米高的仿漢石闕對峙聳立,仿漢風格的主體建筑風貌獨特。歷史與現實在這里跨時空對接,輝映出“南都帝鄉”的璀璨光華。
  
  進入展館,一對大型漢代石雕天祿、辟邪昂首而立,氣勢逼人,讓人瞬間領略大漢雄風的卓然不凡。2400平方米的展區分為9個主展廳和3個臨時展廳,172塊精品畫像石分類展出,鐫刻千年往事,從生產勞動、建筑藝術、歷史故事、社會生活、天文與神話、角抵、舞樂百戲到祥瑞升仙,將漢代社會生活畫卷生動呈現。
  
  南陽漢畫館研究部主任、中國漢畫學會理事牛天偉侃侃而談:“所謂漢畫像石,是兩漢時期裝飾于墓室、墓祠、墓闕、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的特殊藝術作品。它生動地描繪了漢代社會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話故事等,體現了兩千年前漢代物質、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被譽為‘圖畫漢代史’、‘一部繡像的漢代史’、‘敦煌前的敦煌’。”
  
  包羅萬象的南陽漢畫被譽為漢代的百科全書,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在看過漢畫像石后,曾激動地說:“氣勢磅礴,風格獨特,令人一見傾心,是高級的藝術、偉大的藝術。”
  
  探漢史
  
  一部“圖畫漢代史”

  
  “南陽是全國漢畫像石四大集中地之一,這和南陽在兩漢時代發達的經濟文化、特殊的政治地位及當時社會的喪葬習俗是密不可分的。”牛天偉說。南陽以“綿三山而帶群湖,枕伏牛而登江漢”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秦昭襄王在此始設南陽郡。西漢時,南陽郡已成為全國著名的五大商業都市之一。新莽時,光武帝劉秀起兵于此。東漢王朝建立后,南陽郡更成為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的云集之地。因漢代盛行“靈魂不滅、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念,加之儒家思想中推崇厚葬以致孝,南陽一帶便出現了大量豪華堅固的畫像石墓。
  
  品讀漢畫像石,探尋歷史印記,仿佛掀開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在生動寫實的“耕耘圖”上,漢代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躍然而出;“雙闕、廳堂、鋪首銜環”中,漢代建筑立體呈現;“車騎出行”中,漢代貴族連車列騎的場景極盡奢華;“仙人乘鹿”中,石刻二仙人乘鹿相嬉逐,表達了漢代人相信在現實之外,還有一個浪漫的神話世界的信仰與追求……
  
  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鎮館之寶——許阿瞿墓志銘畫像石更是多次展出,名震海內外。該畫像石于1973年出土于南陽市李相公莊,是全國獨一無二帶有墓志銘的漢畫像石。該漢畫像石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歷史。在東漢末年,一場大瘟疫持續許久,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據推測,許阿瞿即夭折于這場瘟疫。國危出良相,病急求良醫。在這一時期,南陽誕生了一個杰出人物,張仲景。他立志“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用醫術拯救黎民百姓,終于寫成惠澤萬代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在研究漢史的文獻中,漢畫像石成為有力的佐證。南陽文博界更因占得良機,在全國深具影響力,截至目前,我市已編輯出版了16部論著。
  
  自南陽漢畫館建館以來,前來參觀者不計其數,諸多名家學者一致感嘆:“研究漢代歷史,不能不到南陽看看漢畫像石。”魯迅先生曾托人收集南陽漢畫像拓片200幅,并稱贊“惟漢人石刻深沉雄大”;翦伯贊先生認為:除了古人的遺物以外,再也沒有一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出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田漢先生到南陽,看到漢畫像石之后,喜出望外,認為是我們國家的寶貝;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漢畫館”三個字……
  
  品漢韻
  
  “楚風漢韻”潤宛城

  
  置身南陽漢畫館,我們感受著歷史的延綿、時代的更迭。曾經的風云盛世、名城望鎮,如今的和諧之城、開放之都,千年積淀,造就了一方豐厚的文化沃土。
  
  面對歷史留給我們的瑰寶,南陽在保護、開發、利用“楚漢文化發祥地”這張文化名片的過程中,著力打造“楚風漢韻”,持續提升城市品位,使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煥發出新的活力與風采。
  
  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反復論證,巧妙運用漢文化元素,為城市披上文化的盛裝。出入市口南陽大橋兩端漢闕屹立,古韻悠長;濱河路、臥龍路等城市主干道旁,休閑石椅古色古香;漢畫街的文化墻上,經典漢畫圖樣趣味盎然……古韻悠長、文化厚重的新南陽給廣大來宛賓朋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市場上,精美的漢畫拓片仿古線裝書、拓片絹畫等旅游紀念品備受青睞。萬正、中達等房地產公司也紛紛聚焦漢畫像石,希望在今后的房產設計中融入漢文化元素。漢文化的利用、建設在宛城大地蔚然成風。
  
  談起近年來南陽漢畫像石的影響力,牛天偉的激動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近年來,北京大學等全國各大專院校的研究機構高度關注南陽漢畫像石,熱情空前高漲,許多博士生的畢業論文都是以此為題。南陽的許多精品漢畫像石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國際大型展覽,促進了南陽知名度、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們正在精心編輯、籌備出版一部系列大型圖錄,進一步宣傳南陽的漢畫像石,推介南陽的厚重人文。”說起這些,牛天偉激情澎湃。 (南陽日報記者柏伴雪 韓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南陽日報(2012-11-0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