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是 1995年被中國曲協命名為“國曲藝之鄉”的,命名已14個年頭。為什么寶豐被命名為“國曲藝之鄉”,其重要原因就是寶豐縣有一個正月十三馬街書會,馬街書會一年一度,綿延700年而不衰,被譽為全國曲藝一的行當會,是曲藝之根、曲藝圣地。
寶豐縣位于豫西南地區,屬平頂山市轄縣,總面積722平方公里,總人口49萬。寶豐文化資源豐厚,歷史淵源流長,寶豐不僅是中國曲藝之鄉,還是中國雜協命名的“中國魔術之鄉”,也是觀音文化的發源地。不僅有中國十大民俗之一的馬街書會,還有穿越4000年歷史的中國十五大名酒之一的寶豐酒,有五大名瓷之首的宋代汝官窯遺址。寶豐是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綺的故鄉,也是革命老區,境內有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舊址等多處革命紀念地。
作為寶豐民間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馬街書會源于元代,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三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上千名民間藝人在此集會,他們負鼓攜琴、以天為幕、以十為臺、說書亮藝、以曲會友,他們當中名家薈萃,高手云集,全國40多 個曲種同場競藝,曲種繁多,書目洽翰,堪稱書山于海,方圓百里的十幾萬乃至幾十萬群眾到會聽書,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則是專程到會花錢“請書”、請戲,帶回鄉 間鄰里,在正月十五前后,繼續說說唱唱與家人親朋共享喜慶和天倫,書會終了,絕大多數赴會的民間藝人都會以不同的書價被請走,在當地叫做“寫書”,更多的 老百姓則是聽書、趕會、看熱鬧,有“一天能看千百臺戲,三天能讀萬卷書”之說。馬街書會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優秀民間民俗文化傳承的發展史和“活化石”,書會 習俗世代相傳,不僅藝人們輩輩相傳、代代趕會 而且還有曲種、書目的傳承,民間曲種形態以此為平臺不斷。一變發展,正是這些傳承才維系和構成了馬街書會這個文化空間的延續和發展。
書會的規模浩大,影響深遠,歷史上曾有人統計過藝人總數,前清年間的一次統計為二千七百多人,同治年間的一次統計為一千多場,二千多人。解放前,由于戰亂,書會曾一度冷落,建國后書會藝人也均在六、七百場子,一千多人。文革期間,由于“破除舊俗”和經濟衰落的影響, 書 會被做為“四舊”取締,蕭條冷落下來,但仍有藝人前來趕會,可見藝人與書會的緣份極深。粉碎“四人幫”以后,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書會得以迅速恢 復,連年來趕會的藝人逐年增加。但是,近年來,隨著現代傳媒技術和電視的普及,這一傳統文化活動和藝術形式受到沖擊,加上對說唱新人的培養不力,節目創作 人才缺乏,書會出現了萎縮。針對新形勢下書會在延續中出現的問題怎么辦?全國關注馬街書會建設和發展的仁人志士都發出了呼吁。尤其是得到中宣部、文化部、 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等各級宣傳、文化、藝術部門領導、專家的關注和支持,得到了著名藝術家劉蘭芳、姜昆等的關心和關懷。2007年中共中央整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到寶豐調研文化產業,2006年以來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對寶豐文化現象做了九次批示、為馬街書會題字,省政協主席王全書、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長孔玉芳等省、市領導曾多次親臨書會指導工作。2009年6月4日, 全國政協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在寶豐調研文化產業時指出:這里的人民大眾不僅是文學藝術的欣賞者,而上是文學藝術的創造者。文學藝術不僅能反映生活,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而且能夠創造出驚人的價值,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我們以各級領導、藝術家對寶豐文藝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寄予的厚望及鼓 勵和鞭策為動力,搞好策劃、制訂規劃、出臺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加大了打造馬街書會品牌,搞好曲藝之鄉建設的力度。我們與全國、省、市曲協連續舉辦了各種大 型曲藝活動,舉辦培訓班,動員社會和企業界在書,現場進行“寫書競拍”、“送書下鄉”活動,并將與省級傳媒聯合進行全年性全國書會曲藝擂臺賽。通過活動的 開展使古老的馬街書會更加彰顯出了新的活力和魁力。具體做法是:
一、理清思路,搞好策劃和規劃
進入對世紀以來,我們從建設和保護出發,對馬街書會發展的政策環境、資金投入、發展方向和目標,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策劃。先后組織了當地理論、文化界 人士進行座談征集論文,同時,邀請了全國民俗專家、教授進行論證,對書會把診問脈,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多、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建設和保護 并重的原則,制訂了一系列促進馬街書會發展的政策,出臺了可持續性的巨要在保護書會原生態基礎上,搞好書會的開發利用的建設和和護中、長期方案措施,從規 劃和組織上確保了書會發展的連女性,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二、搞好書會硬件建設
從2005年 起,投入近千萬元規劃并開始建設馬街書會民俗園,對書會周邊進行改善,對書會大路、生出通道、書會大橋、書會應河兩岸等進行修建。解決了長久以來書會舉辦 期間道路狹窄、擁擠、陰雨天氣泥濘難行問題。應河大橋的修建,改變因橋窄小趕會群眾常被擠掉河中現象,應河邊建造了兩岸甬道、亭臺樓榭,進行了綠化、硬 化、美化。尤其是建造了書會牌坊,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題寫的“馬街書會”高嵌在牌坊正中,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的書法楹聯“以地為臺道盡古今中外千年事,把天 作幕唱完天南地北大奇觀”雕刻兩側。建造了書會文化墻,一側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其中江澤民的題詞是“弘揚民族文化,繁榮曲藝事業”,李谷的題詞是 “中原名城,曲藝之鄉”,另一側是把書會簡介大事記、歷年狀元雕刻在書會墻上。書會大橋護欄上刻上了陶鈍 、 姜昆的詩詞,陶鈍的詩詞是:馬街競藝溯源長,負鼓攜琴匯現場。說古論今依舊事,萬人空巷看蘭芳。姜昆的詩詞是:笑語江南客,無聲塞北人。寶豐有相會,馬街 賞書琴。并擬修復與書會相關的火神廟和廣嚴寺,恢復藝人朝拜習俗,依托廣嚴寺擬建“馬街書會會館”,為藝人食宿提供服務;在火神廟建展示廳、演藝廳,塑立 歷年書狀元頭像、刻寫簡介;銘刻歷年到會曲壇名流碑、趕會藝人名錄碑,以吸引更多藝人前來趕會寫書。
三、組織舉辦全國性曲藝活動
2003年,平頂山曲協、寶豐縣文聯、寶豐縣計生委,在書會上舉辦了首屆由市縣政府部門牽頭組織的“計生杯”曲藝大賽,至今已舉辦了七屆。自此以來,書會上的各種曲藝活動不斷。特別是2006年至今,中國曲協在書會上舉辦了二屆全國鼓曲唱曲邀請賽,河南省曲協在書會上舉辦了二屆河南省少兒曲藝大賽和一屆晉冀魯豫津五省市“寶豐杯”曲藝大賽。寶豐縣委、縣政府組織了三屆“寫書競拍”和 “寫書送書下鄉”活動,舉辦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三馬街書會專場晚會。馬街說書研究會是馬街村村民張滿堂發起成立的民間組織,自2004年成立以來,堅持每逢農歷十三組織一次曲藝交流,不定期舉辦擂臺賽,已經舉辦7次說書擂臺賽。馬街書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藝術家、曲壇高手、新秀云集。80年代開始,陶鈍、駱玉生、羅揚、劉蘭芳、馬季、姜昆、戴志誠、馮鞏等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蒞寶、蒞會助興演出,尋覓曲藝之根,感受民間曲藝的盛會場面。其中劉蘭芳、姜昆在百忙之中數次趕書會,并對書會建設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做了許多工作。
四、申報馬街書會列入國務院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暨河南省民俗經典之首
2005年12月,經過申報和專家評定,馬街書會被國務院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 經過申報和專家評定,馬街書會被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確定為河南省民俗經典之首。從國家和省市肯定了馬街書會自身價值和意義,地位和影響力。更通俗 一點講,馬街書會有了自己的名份,同時,對今后書會的保護和發展有了目標和方向,并列入了各級政府的工作計劃安排,對書會曲目、曲種、器樂展開收集整理, 對藝人進行錄音錄像、文字圖片的采訪存檔。從真正意義上構建了書會建設全社會參與機制。
五、利用多種傳媒憂勢擴大書會影響
近年來,我們利用多種媒體來傳播馬街書會新內容、新形式和每年舉辦的活動,以擴大書會在全國、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利用電影、電視優勢:一是我們在2005年拍攝了30分鐘的歷史文化片《寶豐神韻》,該片著重介紹了以馬街書會為主的民間文化;二是2007年日本鐵木真電視制作公司赴書會拍攝了60分鐘《當田園成為舞臺的日子》專題紀錄片,在日本電視臺播放;三是2007年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拍攝了馬街書會并滾動播放60分鐘的上、下集;四是馬街書會盛況多次上榜中央電視臺,2008年 又一次登上了《新聞聯播》;五是三十多家各級報刊、電臺、電視臺每年逢會宣傳,為方便報道,縣委、縣政府組織召開一年一度的馬街書會、聞發布會;六是全國 各地攝影家每年上百人到書會采購制作,作品刊發到海內外報刊;七是網絡宣傳,各大網絡每年都派員到會采訪報道;八是專家學者每年蒞會,寫作了許多研究馬街 書會的論文,散發在學術刊物上,在國內外獲獎;九是2008年籌資拍攝了電影《小魔頭千里送鼓》,在中央6套 播出。尤其是近期,我們將與省電視臺聯手看開展首屆曲藝星暨馬街書會狀元擂臺賽,大賽決賽現場將設在馬街書會現場,并長年舉辦曲藝冠軍大賽,使馬街書會成 為永不落幕的盛會,此活動將大力促進民間曲藝的繁榮,尤其是馬街書會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對于培養曲藝新人,推出曲藝人才,打造曲藝名星及發展書會文化產業 將起到巨大推動的作用。
通過不懈努力,在1995年寶豐縣被中國曲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曲藝之鄉”之后,1996年馬街書會被列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2004年8月被列為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試點項目之一;2006年4月,馬街書會民俗園被確定為河南省2006年十大文化產業重點項目之一;2006久5月,馬街書會正式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馬街書會被列入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被評為河南省民俗經典之首。
雖然我們做了不懈努力,但在一些因素上仍制約著馬街書會暨曲藝之鄉建設,一是機制因素,還沒有摸索出一套適應書會藝術規律、特點的發展機制,包括一些政策支 持,二是資金投入不足,關鍵是僅靠縣級財力是不足的;三是智力支撐不夠,缺乏一個藝術院校的支撐,一個創研機構的支撐;四是挖掘開發不夠,如何更深層次利 用開發書會資源,如何實現書會與市場嫁接,需要研究和探討。
現任寶豐縣委書記王宏景說:所有這些工作和活動的開展及各級各部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都為進一步拓展和弘揚“寶豐文化現象”,開發和保護好馬街書會文化遺 產,加強曲藝之鄉建設,叫響寶豐文化品牌,推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尤其是實現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寶豐在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中定位的“中國民間演藝之 都”,中國曲協對曲藝之鄉及馬街書會提出的把馬街書會辦成培養人才及輸出基地、創研及演出基地的目標,必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原標題:打造馬街書會品牌 搞好曲藝之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