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平頂山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清朝人張九鉞對汝瓷的研究

2013/11/4 15:01:08 點擊數: 【字體:

清朝人張九鉞對汝瓷的研究
汝瓷作品(圖片來自互聯網)


    北宋以后,論汝瓷的學者多有,清代當以張九鉞為最詳盡。

    張九鉞,字度西,號陶園、紫峴,湖南湘潭人。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卒于嘉慶八年(1803)。乾隆二十七年(1762)順天(今北京市)鄉試舉人,歷任江西南豐、峽江、南昌,廣東始興、保昌、海陽等地知縣,所至有治聲,乾隆四十一年(1776)因海陽盜案落職。此后游寓河南嵩縣、洛陽、偃師、鞏縣間,考察汝州瓷窯,受聘擔任偃師、鞏縣、永寧(今洛寧)等縣志書主纂,晚年歸居故里,主講昭潭書院。九鉞詩書宏博,詩學李太白而得其真氣,清代著名詩人鄧顯鶴贊其“名在當世,當世誦其詩,至推為乾隆朝一大宗盛”;其書善行草,享有盛名。著有《陶園文集》、《陶園詩集》、《南窯筆記》、《束鹿志》、《峽江志》、《偃師志》、《鞏縣志》、《永寧志》等傳世。

    張九鉞鐘情陶瓷研究,因以“陶園”為號。其《南窯筆記》是有清一代難得的古窯瓷研究專著,內容涉及柴窯、汝窯、觀窯、哥窯、定窯、龍泉窯、均窯、永樂窯、宣窯、成弘窯、正德窯、嘉萬窯、廠官窯等宋明古窯器研究,及釉爐、彩色、黃綠、金銀、法藍、不子、高嶺、合泥、釉、灰、配釉、坯胎、圓器、琢器、雕削、印器、鑲、畫作、匣缽、窯、料等瓷器胎釉配料和生產工藝等共34條。經專家考證,該書為張九鉞研究古窯瓷時隨手寫成,未做刻意雕飾,筆意純凈樸厚,堪稱大家。在《南窯筆記》中,他將汝窯列為宋明十大官窯之一。稱“柴、汝、觀、哥、定、龍泉、宣(德)、成(弘)、嘉(靖)、萬(歷)為宋明十大窯。蓋以諸器畢制,命官專督者,俱名官窯。其均窯、廠官,不在大窯之內”。其中言“柴窯,周顯德年間,寶庫火、玻璃、瑪瑙、諸金石燒結一處,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磬。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是說先宋后周顯德年間(954—959)的官窯——柴窯器以瑪瑙為釉,形成“釉色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磬”的“四如”特殊品質;到了宋朝令汝州官窯依樣燒制,四如品質更優,每件價值千金。論汝瓷道:“汝窯,北宋出汝州,有深淡月白色兩種。有有紋片者,有無紋片者。滋泥骨子,釉水肥厚瑩潤,骨肉泛紅色,間有橘皮鬃孔。今景德鎮仿作用里樂釉天青料少許,以不泥為骨,多魚子紋者,略得遺意矣。不泥者,不子素泥也。”在論述“觀窯”時稱:“觀窯出杭州鳳凰嶺下,宋大觀年間,命閹官專督,故名修內司。紫骨青釉出于汝窯,有月白色、粉青色,紋片有名金絲、鐵線、蟹爪諸紋者,多瓶樽玩器,獨少碗碟之屬,釉澤肥厚、內泛紅色為佳。”這是說:宋徽宗大觀年間(1107—1110)在杭州鳳凰嶺下設官窯,因設于大觀年間,所以稱“觀窯”,觀窯是仿照汝窯工藝,制作具有汝瓷特質的瓷器。

    在張九鉞《南窯筆記》所論及的柴、汝、觀、哥、定、龍泉、宣(德)、成(弘)、嘉(靖)、萬(歷)宋明十大官窯瓷器中“柴、汝、觀、哥、定、龍泉”為北宋官窯,“宣、成、嘉、萬”是明官窯。在“柴、汝、觀、哥、定、龍泉”六大北宋官窯中,“柴、汝”二窯都在汝州,而“觀、哥”二窯則與汝窯有淵源關系。觀窯與汝窯的關系已如前引,《南窯筆記》稱哥窯“即名章窯,出杭州大觀之后。章姓兄弟,處州人也,業陶,竊做于修內司,故釉色仿佛觀窯,紋片粗硬,隱以墨漆,獨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色、淡牙色數種”。可見哥窯源自觀窯也是與汝窯有點關系的,特別是其“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色、淡牙色數種”,幾與汝官窯瓷器相同。

    汝官瓷不僅像常說的居于北宋五大官窯“汝鈞官哥定”之魁,而且經張九鉞研究,汝官瓷還居于宋明十大官窯之首。潘民中【原標題:清朝人張九鉞對汝瓷的研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3-10-1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郟縣宋代鈞窯的另一種裝飾手法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