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之國。自17世紀以來,瓷器一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北宋時期,北方燒造青瓷的中心在汝州。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窯場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鼎盛時窯爐連到了300多座,影響擴及到內鄉(xiāng)、宜陽、新安及黃河以北等地。北宋后期,汝窯專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據(jù)專家初步認證,汝州市張公巷窯址(粉青釉)為北宋官窯窯址,汝州大峪鄉(xiāng)東漢窯址為北宋早期汝窯窯址。汝官窯的燒造歷史大約只有十四五年,南宋時已“近尤難得”,成為舉世公認的稀世珍寶。
汝瓷·魁首
汝瓷燒造于唐,盛世于宋,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瓷之首,當時即被譽為“汝窯為魁”。“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因燒造技藝獨特,至南宋已成稀世珍品。駐足珍貴的宋代汝瓷,時至今日仍延續(xù)著其美譽。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北宋官瓷不足百件,分別收藏于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地。
1992年,在香港佳士德拍賣行,一件汝窯“三羊尊”以5000萬港幣成交;2004年,在鄭州日信拍賣有限公司,一件汝窯粉青釉“鴛鴦水注”以1050萬元人民幣成交;2006年4月,在北京紅太陽拍賣行,一件“玉蘭瓶”拍出了1.6億元人民幣的高價,創(chuàng)下了國內單價文物的拍賣最高紀錄。
汝瓷·神韻
汝窯青瓷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它不以煩瑣的裝飾紋樣來美化器物,而是以瓷質釉色取勝。汝釉中含有瑪瑙,色澤特殊,器表細小開片密布,猶如魚鱗,獨特別致。釉內氣泡周邊之瑪瑙結晶體,星光閃現(xiàn),寥若晨星,具有寶光內含、高雅素凈之風采,“似玉非玉勝似玉”,為其他名窯所望塵莫及。歷代皇室貴族、官宦人家都視汝瓷為珍寶,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美譽。
汝瓷·鑒賞
胎體: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
釉色: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也有豆綠、青綠、月白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視之如碧峰翠色。
支釘: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采用滿釉支燒,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痕跡很淺,小如粟米。
開片紋: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是器物在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釉炸”。汝窯的工程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窯變,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得恰到好處,可謂是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縱疊錯,像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
汝瓷·榮譽
汝瓷專家朱文立、孟玉松因貢獻突出被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高級工藝美術師馬永杰和老藝人郭遂被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分別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李鵬的接見。1998年,孟玉松出席全國第六屆婦女代表大會,受到鄧穎超的接見。2002年5月,朱文立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優(yōu)秀專家。2005年,榮華汝瓷研究所所長韓琴被《人民日報》等媒體評為“中華世紀英才”,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蔣正華的接見。2006年11月28日,朱文立、孟玉松獲得“河南省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榮譽稱號、朱文立榮獲“全國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稱號。2006年11月,汝州市亨通汝瓷研究所所長李廷懷被《人民日報》等媒體評為中國十大企業(yè)杰出人物,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懷西的接見。
在多方培養(yǎng)下,更多的中青年汝瓷專家在汝瓷研制和復仿領域脫穎而出,為汝瓷的傳承和發(fā)揚光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朱文立、孟玉松、李廷懷、韓琴、趙志強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朱文立研制的汝官瓷曾作為國禮,分別送給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韓國前總統(tǒng)金泳三、以色列前總統(tǒng)魏茨曼。奧運會乒乓球冠軍鄧亞萍還將汝瓷“八卦鼎”贈送給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以朱文立為主研制的汝官瓷產品還被聯(lián)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tǒng)授予“發(fā)明創(chuàng)新科技之星”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孟玉松研制選送的汝窯“國泰民安”大花瓶,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朱文立、孟玉松研制的汝瓷被故宮博物院分別選中13件收藏。(夏榮鐵 郭強偉 田秀忠)【原標題:汝瓷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