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474所,在校生1045898人,教職工67880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繼續教育一應俱全,初步形成全面協調發展的國民教育體系。
義務教育持續鞏固 農村教育面貌巨變
10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十五”“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15億元,消除危房69.69萬平方米,新建校舍71.7萬平方米。2011年,爭取中央資金3300萬元,完成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項目8個,完成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校舍類改造項目19個,新建和改造實驗室134個,配備圖書38萬冊;籌措資金275萬元,為91所農村中小學配備了多媒體遠程教育設備;籌措資金50萬元,為100所農村小學配備了體育器材。
積極推進“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和“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國家級遠程培訓工程”,深入開展農村中小學青年教師技能競賽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已開展了兩屆名師、名校長評選。完善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期制度和“送教下鄉”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7所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建立援助幫扶關系,先后選派3617名優秀教師駐校支教,4226名優秀教師送課下鄉,接納2748名農村教師到城鎮學校培訓進修或跟崗學習,有力推動了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
我市從2005年開始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學雜費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我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收學雜費、教科書費。2008年,包括城鎮職工子女在內的城鄉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
努力***“大班額”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市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學校建設滯后和校際差異的客觀存在以及學校布局的不盡合理,使得我市城區部分學校就學壓力巨大。從2005年開始,我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01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3年內解決市城區義務教育大班額問題的重要決策,并制定了有關規劃。2010年、2011年投資近一個億,開工新建10所小學,已有7所投入使用,2所12月底即可投入使用;改建擴容5所小學,已全部投入使用。今年市區還要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所,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今年秋季,新華、衛東、湛河三區中心城區小學平均班額分別為54.8人、53.6人和50.5人,較2010年分別下降了9.4人、4.7人、5人。
市教育局同時注重在制度建設、師資培訓、管理創新等軟件上下功夫。從2006年開始,推行省級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制度,招收分配生比例由當時的30%逐步提高到今年的55%,并著重向薄弱初中傾斜。這個比例的逐步提高,將最終實現普通高中由中招考試完成招生任務向通過指標分配來完成招生任務的轉變,引導小學畢業生向初中學校合理分流。2010年開始,我市設置了“標準班額”示范校,從義務教育學校起始年級嚴格控制班額上限,遏制擇校現象,并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取得明顯成效的學校給予每校50萬元的獎勵性補助。
另外,開展“老校+新校”、“強校+弱校”及“教育聯盟”、“強校托管”、“城鄉捆綁”等改革試點,推動區域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聯合辦學,共建雙贏。2005年秋季學期,市十六中代管市十五中,開始了我市聯合辦學的嘗試;2008年秋季學期,市十二中代管市四十六中開始托管試點;2010年秋季學期,市六中與市三中聯校、雷鋒小學與天使小學簽訂聯合辦學協議;2011年,市四十一中與市四十二中開展聯合辦學。聯合辦學使受援學校辦學水平、教學質量明顯提升,校際差距在明顯縮小,名校的影響力和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
2011年,我市開始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3年內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77所幼兒園”的奮斗目標。不斷加快幼兒園建設步伐,堅持把城市居民小區配套幼兒園作為城市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的重要增長點,制定并嚴格落實居民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政策,確保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與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2011年,全市新增幼兒園79所,新增班級1667個,新增在園幼兒27470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1%,一年毛入園率達到83%,分別比2010年增加10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學前教育在校生由2002年的6.57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12.76萬人。
實施職教攻堅計劃 培養大批技能型人才
為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市政府于2009年2月出臺《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的意見》,啟動職教攻堅計劃,在全省率先開展中職教育資源整合、布局調整,籌資3.33億元,收購平頂山學院、河南城建學院兩所學校的老校區,用于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組建了市文化旅游學校和市機電工程學校;合并市財貿學校與市經濟管理學校,組建了市財經學校,合并市輕工業學校與市工業學校,組建了新的市工業學校。同時,以建設3000人以上規模的職業學校或職教中心為目標,加快推進縣屬職業學校資源重組,促使職業學校學科專業得到優化,資源優勢得到互補。我市被省政府評為“河南省職業教育攻堅工作先進省轄市”。
攻堅計劃實施以來,我市圍繞產業需求,依托特色專業,多方籌措資金4.047億元投入職業教育;在重點專業領域建成各級實訓基地24個,設備值增加7622.43萬元。市衛校等3所學校創建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市理工學校等8所學校創建為國家級重點學校,平頂山外國語學校等3所學校創建為省級重點學校。
作為全省城市職業教育改革試驗試點市,我市積極承擔職業教育改革試驗任務,認真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加快構建城市職業教育和培訓新體系。依托各類教育資源,面向社區居民開展教育培訓服務,形成縣(市、區)、街道、居委會、居民家庭學習點四級社區教育網絡體系。目前,全市已掛牌成立社區學院21所、社區教育中心52個、社區教育學校165所,建成平頂山社區教育網。2011年10月,我市成功承辦了“河南省首屆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榮獲全國優秀組織獎。圍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扎實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積極支持各縣(市)開展“職教強縣”創建活動,目前,葉縣、舞鋼市、郟縣和魯山縣已成功創建為“河南省職業教育強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