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十一”黃金周剛過,各大景區大多告別喧囂歸于往日的平靜,而在平頂山舞鋼市的二郎山景區,記者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客流依然盈門,住宿依然爆滿,它的秘訣在哪里?
創品牌 抓服務 營銷旅游名片
二郎山、燈臺架同屬于“二郎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景區,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創品牌建設,抓服務質量的內功上。在內部管理上,他們引進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3+3”自評制度,量化各崗位的評價標準,規范服務流程,很快使服務質量上了新臺階。
在營銷策略上,他們以市場為導向,對景區資源、游客趨勢以及年度特點,都有著準確評估和把握,并及時調整思路以適應市場變化,在許多景區還依靠門票收入的時候,二郎山根據客源結構的變化悄然轉型,改變“門票經濟”的依賴,發展完整的產業生態,打造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產業鏈,并把目光盯上自駕、培訓、企業拓展等項目,使二郎山成為了充滿活力的旅游景區。
抓機遇 促轉型 景區華麗轉身
二郎山風景區的前身是“石漫灘國有林場”,國家林業生態保護禁伐的相關規定出臺后,和全國大多數林場命運一樣,首度面臨難以為繼的困境。現任二郎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宗玉,當時是林場職員,他把目光投向了發展生態旅游,開始向市場化經營轉型。林場變景區,談何容易。市場風險更是讓人望而卻步,重重障礙李宗玉不為所動,他開始一步步調整自己的愿景,修復玉皇金殿、規劃沿山路,建起賓館、演藝場,本來林場最不缺的就是植物,可是二郎山山脊土薄,生長的樹木不具有觀賞性與景區特點不符,為了提升景區品位,二郎山引進大量常青悅目樹種。為了這些南方植物在荒山落戶,他們挖出一米見方的土坑篩出石礫,正是這樣艱巨的付出,使林區面貌脫胎換骨,加之石漫灘復壩后,二郎山依山傍水更是成為聞名遐邇的休閑勝地。
握4A 創5A 不負各界眾望
據李宗玉介紹,在二郎山風景區的發展歷程中,離不開舞鋼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從最初的藍圖規劃,到每年推行的龍舟賽、槐花節、水燈節等大型活動,都有政府助推的力量。當下,二郎山、燈臺架分別榮獲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國際龍舟競賽基地等稱號。依水棧道、凌空吊橋、泛舟競渡、攀登露營以及民俗風情表演、篝火晚會這些都已漸成特色,二郎山景區已經步入良性發展的平穩期。舞鋼市又給景區規劃了爭創5A景區的奮斗目標。
李宗玉告訴記者,爭創5A,二郎山、燈臺架完全具備這樣的自然稟賦,人文自然資源兼具。尤其是下一步著力開發的燈臺架景區不僅可以領略奇峰峽谷,還是一片神奇滄桑博物館,游人可以親歷、直觀,穿越10億年的“造山運動”時代,一睹地質演繹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