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教將其神化,奉為祖師。相傳著有《老子》,即《道德經》。而位于河南省最西部的靈寶市,是河南、陜西、山西三省的交匯之處,在這里廣為流傳著老子的動人傳說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孔子至周問禮于老子,孔子盛贊老子其人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在函谷關著述《道德經》,在此留下了許多關于老子的傳說。
老子傳說深深扎根于民間,老子的傳說中與其相關文化遺址、地名、風物、建筑,比如函谷關、老君塬、三清殿、青牛觀、老君神井、靈石等至今沿用,使老子的傳說更富有靈寶特色。傳說中涉及到靈寶的民生和民情、風俗民俗,比如看到了紫氣迎來了老子,所以這里的百姓在門楣上書寫“紫氣東來”以示吉祥;老子看到農民收割小麥的辛苦,發明了桑杈,農業上至今沿用;了解到民間的瘟疫,就用他所騎的青牛的牛黃治好了百姓的疾苦,所以在民間流傳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在門上貼金牛的習俗,老子的傳說已經成為老子文化研究的重要來源。
2010年,老子傳說被列入第二批三門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老子傳說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老子傳說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