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虢國車馬坑博物館是在西周晚期一個五鼎墓(M1706號)的陪葬車馬坑(編號為M1727號)保護、利用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實用面積860平方米)。進入大門迎面月臺拾階、蒼松滴翠;名花繁茂、春光四溢;庭院仿古,清幽秀瑞;粉墻如雪,窗明若鏡。正面七間回廊室,東側廿間陳列廳;該館為庭院式建筑風格,仿古磚木結構,設計精巧,獨具匠心,是三門峽最小、最早的文物景點,被譽為袖珍博物館。
這里保存的車馬坑與復原的兵、車、馬雕塑,已成為該館有代表性的基本陳列之一。車馬坑長15.3米、寬4.1米,距地表深4米。內有五輛車,十匹馬,兩只狗骨架。車為木質結構,獨轅雙輪,車箱安放在車軸之上,后有缺口,車的排列自北向南,馬頭、車轅一律朝北,面向國君兆城區。院四周陳列著歷代碑碣石刻,其中“周召分界石柱”、“大唐孔子廟碑”、唐代“梵文尊勝真言經幢”、唐“佛頂尊勝波羅尼經幢”、唐“金剛般若波羅尼經幢”、唐“佛頂尊勝波羅密經幢”、“北周造像石刻”、唐“線刻華嚴三圣像”、明代“大理寺正卿崔儒秀碑志”等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館內收藏著西周晚期五鼎大夫的陪葬品以及1957年以來所收藏的1318件珍貴文物。共分: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瓷器、古錢幣、書畫藝術等。其中主要藏品有:虢太子墓(M1052)出土寶石珠串飾、虢太子墓(M1052)出土青銅虢太子元徒戈、虢國貴族墓(M1706)出土五鼎、四簋、四鬲、郭沫若題三門峽詩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