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三門峽

周黨隱居“不召寨”

2013/12/11 9:53:35 點擊數: 【字體:


    在澠池縣城北七八公里的坡頭鄉境內,有一個叫“不召寨”的地方,聽名字有點怪,只要稍動一下腦筋就能想到這里面一定會有一段故事。果然,“不召寨”正是因東漢一位叫周黨的人拒絕召封入仕,并隱居于此而得名。
   
    據《后漢書·逸民列傳》載,周黨,字柏況,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期的太原廣武(今山西代縣)人。周黨出生在富足戶中,家資萬貫,田地千畝。不幸的是,他自小失去雙親成為一名孤兒。由于沒有依靠,周黨被一宗親撫養,其萬貫家產也被族人占有。成年后,族人仍然不還其家產,為了討回家產,周黨只好向地方官府提起訴訟。勝訴后,他又將討回的家產重新分散給那些宗族人。周黨的做法令當地主管征收賦稅的人員十分不理解,以為他是神經病而當眾污辱他。周黨面對污辱,也不以為然,他遣散了家里的仆人和丫環等,只身前往長安游學。
   
    周黨在長安求學期間,博覽群書,尤以攻讀《春秋》為最,最終成為一名博學多才且德高望眾的名士。由于他樂于讀書、專心修志,受到名人志士和鄰里鄉親的稱頌。公元8年,王莽篡漢造成社會動蕩,周黨對此十分不滿,托疾閉門不出。不久,天下大亂,盜賊四起。據說,周黨所在的附近州縣皆遭劫掠,唯有他所在之地安然無恙,原因是盜賊仰其名望,都繞城而過。
   
    東漢建立后的公元56年,漢光武帝劉秀得知周黨知識淵博又具高貴的品德,有治國的才能,便征召他為朝廷議郎。然而,周黨雖有一肚子才學,卻對當官沒有興趣。他當議郎不久,便向朝廷稱病要求辭官。獲準后,周黨攜妻隱居在澠池縣回溪之畔(今坡頭鄉)的一孔窯洞里,以讀書散步并與周圍鄉鄰聊天兒度日。又過了幾年,劉秀派尚書召他還朝做官。使臣帶著重禮前來拜見,并選一交通便利之處鄭重宴請,但周黨不為所動。據說,周黨見使臣時,故意身穿粗布短衣,頭發蓬亂并沾滿谷糠,以此回絕朝廷征召。最后,在使臣一再勸說下,他被迫前往洛陽。在皇帝面前,他伏地不起,以著書養疾為名,堅辭高官。漢光武帝只好接受了他的請求。當時,朝中博士范升曾上書漢光武帝,以“大不敬”等罪名對周黨大加詆毀。但漢光武帝深明大義,下詔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其志焉。”光武帝不但沒有治其罪,還賜給他40匹帛。
   
    自此,周黨隱居于澠池,讀書、著書、耕作而終。
   
    隱居在澠池的周黨和同鄉名人閔仲叔(也因不愿入仕而多處隱居)成為“忘形交”,兩人號稱“澠池逸民”。古時候隱居之風頗為盛行,周黨拒入仕途的行為被人們廣為稱頌,因此,他隱居的村莊被稱名為“不召寨”,他所住的窯洞被稱為“周黨窯”。現今的不召寨村,其周圍環境仍然存留著當年的古風:村前的回溪流水淙淙,滿溝楊柳,環境清幽。
   
    周黨淡泊名利,高風亮節,深受后人敬仰。“不召寨”也吸引了不少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到此瞻仰憑吊,并留下了大量的詩篇。
   
    不召寨村還是一處龍山文化遺址。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對此曾進行試掘;1951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也對該遺址進行調查。后來,該遺址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光 【原標題:周黨隱居“不召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三門峽日報 2013/11/25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陜州老城訪“甘棠舊治”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