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三門峽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三門峽

閑話虢州硯

2013/10/11 8:59:36 點擊數: 【字體:


    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虢州硯,原產于古時虢州朱陽縣(今河南省靈寶市朱陽鎮)弘農澗河,系一種紫色的石頭雕琢而成。史料記載,虢州始設于隋代,州治在盧氏;唐代移至弘農(今靈寶市區),并更名虢郡;天寶元年改為虢州。虢州硯以其石質細膩、色彩斑斕、柔而不綿、發墨不滲等特點,在唐宋時期深受文人墨客、皇室貴族的青睞,具有極高的觀賞收藏和實用價值。
    
    虢州硯是中國歷史名硯之一,曾與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山東的青絲硯齊名。虢州硯,亦稱鐘馗硯、稠桑硯。由于制硯石料虢石呈赤色,古時用研朱砂點鐘馗是鎮宅之寶,故又稱“鐘馗硯”。古時盛產石硯為當地一寶,在朱陽鎮加工出來的硯臺,上等的作為貢品供奉朝廷,一般的則運往黃河岸邊的稠桑驛去銷售,深受過往客商的青睞,故因地得名“稠桑硯”。稠桑驛在唐代是貫通東西的大型驛站,也是重要官驛之一,往來商賈文士必在此落腳住宿。同時,稠桑驛也是當時繁華的商貿中心,產于虢州的兩大“姊妹硯”——虢州石硯和澄泥硯就是從這里遠銷全國各地。清代《靈寶縣志》載:“靈寶人李文于靈寶朱陽澗得一石,琢為硯石,質甚佳,售于稠桑驛,因為稠桑硯。”
    
    靈寶市朱陽鎮,西臨陜西省潼關縣,北依秦嶺余脈娘娘山和荊山,南接盧氏縣熊耳山脈,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巒疊翠,幽谷深邃,山上云霧繚繞,山下清溪跳澗,具有出產奇石得天獨厚的條件。朱陽鎮的果元村,舊時人們稱作虢硯村,以盛產“虢硯”而得名。
   
     “虢州硯”采用朱陽鎮特產之紫石打造、研磨、雕琢而成。虢州紫石硯質地細膩,軟而無聲,柔滑如膚,潤澤如玉,柔而不綿,發墨不滲;石色斑斕,計有鮮紫、檀紫、鵝黃、土黃、碧綠、三彩、玫瑰紫、妃紅、翠綠、天青等天然色彩幾十種,可謂流光溢彩。虢州模樹石是虢州石中的精品,這種模樹石色彩十分艷麗和豐富,一個圖案中具有兩至三種顏色,有的枝繁葉茂,有的酷似盛開的鮮花,令人驚嘆不已。這類模樹石在史料中也早有記載。北宋歐陽修收藏的“虢州月石屏”,有史料中這樣記述:“石中有月形,石紫色,月白,月中有樹森然。其紋黑而枝葉老勁,雖世之工畫者不能為。”歐陽公為此作《中秋不見月問答》一首:“試問玉蟾寒嬌嬌,何如銀燭亂瑩瑩。不知桂魂今何在,應在吾家紫石屏。”由此可見虢石模樹石的珍貴。
    
    虢州硯在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中有記載:“虢州歲貢硯(鐘馗硯)十枚”。唐代又一名人李匡義(亦稱李文或李濟翁等)在《資暇集》中對其作了更加詳細的描述、褒揚:“稠桑硯,始因元和初,其叔祖宰虢之朱陽邑。諸阮溫  之隙,必訪山水以游。一日,于澗側見一紫石,憩息于上,佳其色,且欲紀其憩山之游。既常攜鐫具隨至,自勒姓氏年月,遂刻成文,復無  缺。乃曰:''不頑不麩,可琢為硯矣。''既就琢一硯而過,但惜其重大,無由出之。更行百步許,至有小如拳者,不可勝紀。遂令從者挈數拳而出,就縣第制琢。有胥性巧,請琢之,遂請解胥籍。于是采琢,開席于大路,厥利驟肥。后諸阮每經稠桑,必相率致硯,以報其本焉。稠桑石硯自此始也。”
    
    宋代虢州石硯名重天下,譽滿中華。虢州石上天然生有太陽、月亮、山川花草、人物動物等,自唐以降虢州石以屏名世。宋代書畫名家米芾喜硯有癖,他在《硯史》中論及26種硯石時將虢州硯列為極品,稱虢州石曰:“理細如泥,色紫,可愛。發墨,不滲。久之,石漸損回,硬墨磨之,則有泥香。”由此可知,早在宋代,虢州石硯就已聲名鵲起。
    
    然而自民國始,虢州石因地僻山高,若無登天斷云的膽魄難以開采,加上戰亂頻繁、自然災害等原因,在唐宋時期盛極一時的虢州硯繁華落盡,被人遺忘,虢州奇石幾近淹沒于高山深澗之中。如今,我市對虢州硯進行重新開發利用,制作出來的虢州硯取百家之長,融古今硯雕為一體,圖案以歷史典故、自然名勝、珍禽異獸等為題材,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愿更多的人關注虢州硯,加入到收藏、研究虢州硯的隊伍中,讓虢州石硯繼續煥發生機與活力!【原標題:閑話虢州硯】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西部在線 2011年8月1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