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書畫市場上,古代書畫似乎有“逢拍必有高價出”的神話。然而,與古代書畫相比,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雖然偶有天價產生,但給人感覺整體依舊表現平平,似乎,中國的收藏家們更多地存在一種“厚古薄今”的心態。成都廣域鑫成藝術品投資部總監代成英告訴記者,其實在書畫市場上,無論是古代書畫,還是近現代和當代書畫,都有不可取代的藝術魅力,只要方法得當,都可能取得較大的提交收益,因此投資書畫絕對不能“厚古薄今”。
代成英認為,古代書畫作品的意義更多體現在文物價值,現當代書畫作品的意義則更多體現在其審美價值。雖然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古代書畫經常成為“天價”拍品的代名詞,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現當代書畫的升值空間更為廣闊,而且風險相對要小。一般來講,古代書畫往往來歷講不清楚,真假不容易識別,再加上投資成本比較高,一幅知名大家的名作,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甚至過億元。而現當代書畫尤其是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入市前比古代書畫要低得多,而且容易套現,絕大多數玩家買著放心,而古代書畫套現的難度就要大得多。另從,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古代書畫的價格已經被市場炒得很高了,繼續上漲的難度大。試想,如果花1000萬元買入一件古代書畫,10年后翻10倍賣出1億元,這種難度顯然是相當大的。而且就算值那個價,估計也沒有幾個人能買得起。但是如果花10萬元選定一件當代一線有學術價值的書畫家的作品,10年后賣出100萬元則完全有可能,而且仍會有一大把玩家買得起。可見,無論是從升值幅度、真假的識別,還是套現的難度來看,現當代書畫的投資優勢都較古代書畫都更勝一籌。
不過代成英也表示,雖然現當代書畫更具有投資優勢,但也不能“厚今薄古”。因此在書畫收藏過程中,不能單純帶著功利性的目的或獵奇的心態去收藏,而要耐心地在收藏中學習鑒賞,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靜候作品的升值。【原標題:書畫投資不能“厚古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