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十一 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9號虢仲墓發掘現場
隨葬器物依用途的不同,分別放置于棺槨之間、棺罩及其周圍、外棺蓋上、內棺蓋上、內棺內等五處。其中棺罩上的部分器物因棺木腐朽坍塌而陷落于棺槨之間。
棺槨之間主要放置銅禮器、樂器、銅兵器、工具、車馬器等。其中禮器有鼎、簋、鬲、盨、甫、方壺、圓壺、盤、盉、匜、甗、方彝、尊、觚、爵、觶等。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僅鼎就有29件,計有實用器與明器兩類。目前發現7件簋鑄有銘文,有6件是形制、紋樣、大小均相同的列簋;鬲有6件。盨、簠、甫均各為4件。樂器有3套,其中銅編鐘2套,甬鐘與鈕鐘各1套,均為8件,另有石編磬2套16件,銅鉦1件。
棺罩上及其周圍有銅鈴、銅魚、石貝、陶珠等,其上均有穿孔。此外棺罩范圍內有幾處絲織物與麻布痕跡。
外棺上的器物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器物主要為銅器,放在素色粗麻布與絲織物之上,總計有棺飾物品銅翣、銅車馬器軎、轄、銜、鑣以及作為兵器飾件的銅錫等。下層器物多為玉器,也有少量木器。這些器物并非直接放在外棺蓋板上,而是在器物下面鋪有數層麻布。個別戈、匕、柄形器等上面有墨書文字,寫送葬者的姓名及所送物品的名稱。
內棺蓋上放置有戈、戚、璧、璜等禮器與龍、虎、龜、魚、鳳、鳥等動物形裝飾玉器。
內棺內的玉器大致可分為殮衣衾上、殮衣衾中、人身上與人身下4層。殮衣衾上主要放置象、龍、虎、豬、羊、鹿、猴、鵝、鳥、龜、蛇、蜘蛛等動物形玉雕,另外也有笄、柄形器、匕等;殮衣衾中還放有一組玉器,計有璧、戚、戈等;人身上放置有一組六璜聯珠組玉佩,頭部有玉發飾、口內有玉貝和玉珠。頭部有瞑目綴玉,頸部有項飾,手部有握玉,腳下有踏玉,腳趾之間有夾玉,胸、腹、股骨間放置多件玉戈、玉璧;人骨架的下面放置玉璧和玉戈、玉魚等。內棺四角兩側的壁面上釘有左右成排、上下成行、相間排列的銅釘與骨釘。
圖二十二 M2009號虢仲墓出土的龍紋白玉璧
據出土器物分析,M2009是西周晚期的一座虢國國君墓。墓中出土的幾件鐵器中,既有隕鐵,又有人工冶鐵,表現出人工冶鐵制品出現初期與隕鐵共存的實際情況。尤為珍貴的是墓中出土的一件保存基本完好的麻布短褲及上衣,是中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紡織品成衣。
注釋:
[1] 侯俊杰,王建明.三門峽虢國墓地2009號墓獲重大考古成果[N].光明日報,1999-11-2.
[2]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嶺虢國墓地[M].科學出版社,1959.
[3] 俞偉超.上村嶺虢國墓地新發現所揭示的幾個問題[N].中國文物報,光明日報,1991-2-3.
[4] 吳其昌.金文世族譜第六篇?妃姓譜?虢氏[M].商務印書館,1936.
[5] 李仲操.兩周金文中的婦女稱謂[J].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中華書局,1992.
[6] 曹定云.周代金文中女子稱謂類型研究[J].考古,1999(6).
[7] 吳鎮烽.金文人名研究[G].考古文選.科學出版社,2002.
[8] 信陽地區文管辦.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墓發掘報告[J].考古,1984(4).
[9] 節選自王龍正,姜濤.出土器物最多的西周國君墓——三門峽上村嶺虢仲墓[J] .中國十年百大考古新發現.文物出版社,2002.
作者:劉社剛(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