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描述的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坑院建筑。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境內,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地坑院。
地坑院也稱天井院,是古代人們穴居生存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約4000年的歷史。三門峽市的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黃土地上,挖一個邊長10至12米的正方或長方形、深6至7米的坑,然后在四壁鑿挖8至12孔窯洞,形成一個地坑小院,在小院的一角再挖出一個斜向彎道通向地面,作為出入院子的通道。地坑院內有碾磨和水井等設施。地坑院上方地面四周修有矮墻,以防止雨水倒灌和人畜墜落。
隨著社會的發展,住在地坑院的村民陸續搬入了政府新建的房屋。逐漸空置下來的地坑院經過修繕后作為旅游景點向社會開放。(郭俊鋒 圖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