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丘由來
商丘的由來源于
閼伯,閼伯為
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后妃
簡狄吞燕卵而生,故《詩經商頌》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
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閼伯在公元前28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筑臺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我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
閼伯之孫相土首先發明了馬車,六世孫
王亥又發明了牛車。這便是史書上“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記載。農牧業的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于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馴馬發展生產,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
商人”,把用于交換的物品叫“
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
商業”,由此衍生的文化稱為“商文化”。
六朝古都
商丘為六朝古都:上古古都、華夏祖地、
帝嚳高辛之都、
夏朝少康中興之都、
商朝前中期都城、
周朝宋國國都、
漢朝梁國國都、
南宋開國之都、金朝末年暫遷之都。早在8700年前的“母系社會”時期,中國氏族聯盟時代伏羲女媧氏政權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陸氏執政的首任帝栗陸氏伏安降生于栗廣之野(今夏邑)并都于此。商丘也是
炎黃、
燧人氏、
神農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商丘是中國重要的古都,建都時間最早,跨度最長,前后共歷1500多年。約在公元前24世紀,顓頊建都于商丘。帝嚳之子
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為商族人的始祖。約公元前16世紀,契的14世孫
成湯,滅夏稱商,初都
南亳(今虞城谷熟鎮),商丘為商朝的第一個建都地,并先后數次在商丘建都。約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后,周成王封殷商后裔
微子啟于商丘,稱
宋國,商丘為宋國國都。西漢商丘為漢代最強盛的諸侯國
梁國的國都。北宋時期,商丘為
應天府南京,位居陪都,靖康二年(1127)五月,趙構在應天府南京(今商丘)即位,商丘成為南宋的開國都城。金哀宗天元元年(1232)十二月遷都歸德府(今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