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商丘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商丘

小手藝做成大產業——走進虞城縣大楊集鎮謝店“搓背村”

2012/8/17 11:52:18 點擊數: 【字體:

    2008年以來,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很多工廠、企業停產或倒閉,很多農民工因此失業。據財經網報道,2009年我國共有1.3億外出農民工,其中約有2000萬農民工因金融危機失業返鄉。在當前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有沒有既適合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人去做,而又收入穩定可觀,且并未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工作呢?其實,只要掌握一門技藝,就不愁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請看來自“中國搓背第一村——虞城縣大楊集鎮謝店村”的報道,看看他們有什么致富 “秘訣”,希望給農民工讀者以啟示——

小手藝做成大產業——走進虞城縣大楊集鎮謝店“搓背村”
像這樣的樓房,在謝店村有200多棟。
 
    靠搓背,小村莊每年
    收入2000多萬元

      
    2月18日,記者走進了具有“中國搓背第一村”之稱的虞城縣大楊集鎮謝店村。站在村頭,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座座一點不亞于城市里別墅的別致樓房,還有婦女、老人們在干凈的街頭嘮嗑、孩子們在愉快地四處玩耍……處處洋溢著繁榮、安定、祥和的景象。
      
    “謝店村人口580戶、2263人,耕地3083畝。村內既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沒有便利的交通,更沒有什么企業,然而它卻是全鎮最富裕的村。”據該村黨支部書記葛戰華介紹,該村1000多人常年在外從事搓背服務,靠著“搓背”這個“不起眼”的行業,一年一人能凈掙兩萬多元,全村每年收入2000多萬元。
      
    在村民劉丹家門前,葛戰華順手向南北指去,說,這些樓房每棟投資都不低于10萬元,最近幾年來新建的多在20萬元以上,有200多戶村民建起了小洋樓。冰箱、彩電、空調這些現代化電器,在謝店村早已不再新鮮。此外,全村80%以上的家庭在銀行有存款,存30萬元、 50萬元的農民多如牛毛,“百萬富翁”也有30多個,它們都是靠搓背“搓”出來的。
      
    “你們村里人要是把錢一下子全取走,我們信用社非倒閉不可。”該鎮原農村信用社主任袁友臣曾如此與葛戰華調侃。如今,勤勞的謝店人民靠搓背富了起來,連姑娘出嫁都要打聽一下對方家里有幾個搓背的,多了才會很樂意地嫁過去。
      
    李友良偷偷“摸老鱉”
    半輩子吃喝都不愁

      
    在謝店村頭一方被枯草遮掩著的墳塋中,該村的搓背“鼻祖”李友良沉睡在里面,日夜守望著生他養他的慢慢富裕起來的村莊……
      
    “他從14歲起就偷偷摸摸給人搓背,半輩子吃喝都不愁……”提起李友良和搓背村的“歷史”,葛戰華如數家珍。
      
    多年前,李友良先是在周口一家澡堂端茶倒水、抹桌掃地,但工錢少,不夠吃飯。而搓背工錢多,搓背工吃飯頓頓都有饅頭,還能喝點小酒!后來,勤奮好學的李友良也學會了搓背的全套活計,在商丘火車站附近一家澡堂當上了搓背工。搓背賺的錢雖然不多,但李友良卻很滿足。新中國成立后,搓背是“下九流”的行當,沒人看得起,每次李友良回家卻從不說自己是搓背的,只說是干生意的。家里人問急了,他就說是“摸老鱉的”。后來,因受當時社會環境影響,沒人花錢搓背了,李友良也無奈“下崗”了。
      
    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家里人口多,生活很困難。李友良偷偷外出干起了老行當——搓背。長期在外打工的李友良每次回來都讓鄰居們納悶:“穿得體面,出手大方,跟其他勞力回來就是不一樣。”看著李友良家蓋起了磚瓦房,添置了新家具,大伙兒總在一起琢磨:李友良到底出去干啥活兒了?
     
    “去城里搓背去了!”在幾位鐵哥們兒的再三追問下,李友良無奈地告訴他們。雖然有點“不入流”,可就是比種地掙錢。“只要能掙錢,俺也干!”就這樣,每年農閑時他們一塊出去搓背,一年到頭都有豐厚的收入,生活越來越好。
       
    靠手藝掙錢不丟人

      
    “瞧人家,靠搓背蓋起了樓房,孩子在縣城最好的學校上學,干脆咱也出去搓背吧!”看著一些村民靠搓背一個個富裕起來,原來認為搓背乃“下九流”的思想在謝店村逐步消除。
      
    村民王軍良原在一家磷肥廠上班,1990年時因企業效益不好無奈之下辭掉了工作,跟村里人到城里當上了搓背工。“我家這12間樓房,都是我搓背掙來的。現在三個兒子年年都外出搓背,一年收入比在南方電子廠干上好幾年掙的還要多。靠雙手去掙錢,有什么可丟人的?”站在自家樓房下,王軍良自豪地對記者說。
      
    “你可別小瞧搓背——搓背、上浴鹽、修腳、捶背、***等全套活下來得百十塊錢,老板提30元,自己還能落個七八十元呢,比干啥都強!”剛從外地搓背回來的關戰國說,現在是搓背旺季,每天都有一二百元收入,和老板一天一結賬,一天三頓有酒有菜。“要不是家人催我回家澆麥,我真不舍得回來。”關戰國告訴記者。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謝店村村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慢慢地接受了這在外人看來“不體面”的活計。該村出去搓背的人越來越多,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有的夫妻兩個剛剛結婚也去搓背。每年都有幾萬元的收入,誰不去呢?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