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導視一:
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商丘如何轉變發展理念,尋求發展機遇,由邊緣變前沿?(陶明倫:只有抱團,才能形成合力;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轉變發展方式、構筑東部戰略支撐,商丘將如何擔當起重要責任?(余學友:打造我們重點的區域物流城市。)請繼續收看正在播出的“十八談”映象版·商丘篇。
主持人:其實不是每一個城市都能“東張西望”的,要“東張西望”,必須得有“東張西望”的獨特優勢。
陶明倫:大家看,商丘的位置是在河南省的最東部,應該說是河南省離出海口最近的一個城市。
主持人:對。
陶明倫:商丘毗鄰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交界的地方,所以說這是中原經濟區當中,四省交界當中恐怕連接最多的一個省轄市,所以這是商丘的一個獨特優勢。另外一個,我們還有一個圖表可以看出來商丘第二個特殊性,在國務院促進中部崛起的這個規劃當中,是兩橫兩縱的規劃。哪兩橫呢?兩橫就是隴海鐵路和長江,兩縱就是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商丘是四個節點城市之一。所以我們商丘,就是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因此,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設發揮重要支撐、重要樞紐、重要前沿、重要基地、重要作用和重要組成部分的這種要求,積極構筑東部戰略支撐,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做貢獻。
主持人:好,但是另外一方面,當把“六個重要”都描述給商丘的時候,市長,是不是也應該說是全河南省都把很多的希望、很多的期待,也進而可以推導出是很多的壓力都給了商丘了?
余學友:對我們是鼓舞,也是壓力,更是啟迪。我們(商丘)將利用我們十分有利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來打造我們重點的區域物流城市,來推動我們物流業的發展。又通過物流業的發展,來推動我們產業的進一步調整,產業的進一步聚集。這對于商丘來說,是承接產業轉移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沿。商丘有全國著名的商丘農產品批發中心,在打造物流園區方面,有成功的實踐范例。
主持人:可能很多觀眾朋友,經常看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的《經濟信息聯播》,里面每天都會報商丘的農產品價格,叫“商丘價格”是吧。為什么那一塊的價格成了每天都要向全國人民“叨叨一遍”的這么一個價格?今天我們也請了專業人士來回答我們的問題。國家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信息處的邵連生處長。歡迎!邵處長,今天正好有這么一個機會請教,為什么商丘價格那么重要呢?
邵連生:因為商丘農產品它不但是賣商丘的農產品,而且它已經形成了大集散、大分散。
主持人:就是剛才說因為兩條國道的交會嗎?
邵連生:對,對。特別是咱們國家地域這么廣,南菜北運和北菜南調,在全國已經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它的價格形成,是我們經過這么多年的篩選,向中央電視臺推薦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價格,商丘這個價格確實已經影響到很多銷地批發市場的價格。因為我們商丘,既是產地批發市場,也是輻射型的批發市場,它綜合功能非常完善。
主持人:好,謝謝,謝謝邵處長給我們介紹的這個價格。今天我們在現場,也請來了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喬彬。歡迎!市場有多大?
喬彬:市場目前是占地1700畝,現在也就是等于150個足球場這么大。
主持人:150個足球場?
喬彬:對。
主持人:每天的交易量有多大?
喬彬:每天的交易量在兩萬噸左右,(今年1月)交易額突破4000萬元。這個市場是24小時經營,每天進入市場的車流量在1.5萬輛左右,進入這個市場的人員在6萬人。
主持人:6萬人?
喬彬:對。
主持人:邵處長去過這個市場吧?
邵連生:去過。
主持人:就是這個市場每天都是很多的人?
邵連生:如果你有機會去我們商丘農產品批發市場,你一定感到很興奮。
主持人:很興奮?
邵連生:對。因為我們商丘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天經營這么火熱,在全國應該是屈指可數的。特別是商丘農產品批發市場這一兩年,在現代化管理和很多很有特色的方面,已經在全國批發市場當中走在了最前頭。
主持人:好,太好了!那喬總,我想再多問一下,咱們商戶都來自哪兒啊?
喬彬:商戶都來自周邊(省、市),我們市場的交易,也輻射到了全國30多個省(市、區)。各種農產品、新鮮的農產品,在我們市場夜里經營以后,到第二天,可以出現在我國的上海、南京等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主持人:謝謝!謝謝喬總給我們介紹的這個市場的情況。這個市場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余市長:這個中心就是我們利用310國道和105國道交會于此的交通便利的優勢,利用我們輻射周邊將近一億人口的區位優勢,利用商丘農產品豐富的資源優勢,我們把這三個優勢集合起來,做大做強。
主持人:所以剛才您在講到區位優勢,利用區位優勢來打造城市的特色、區域的特色,這就算代表吧?
陶明倫:這是代表,它形成了大進大出的這樣一種市場格局。每年的交易額在150億元以上,所以商丘是國家的物流樞紐城市。當然了,我們講了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當中,商丘要構筑東部戰略支撐,發揮輻射帶動的作用,實現對接周邊、融合發展,還不僅僅體現在市場這一個方面,我們還提出來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和周邊這四省接合部,我們提出了要實現“六互”的戰略。
主持人:“六互”是什么?
陶明倫:比如,第一要交通互連,我們要打通這些大交通,消除半截路。產業互補,差異發展。還有人才互動,我們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還有我們的文化互融,取長補短。還有我們要信息互通,各個方面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另外還有一個政策互享,特別是中原經濟區的政策。這方面政府正在規劃,具體情況可以讓市長再給你介紹一下。
余學友:我們這幾年在相互合作方面,各地根據自己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形成差異化發展,相互的。商丘,我們以新材料,以煤炭,以金屬鋁,以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紡織,利用我們的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像蘇皖北的幾個城市它們也都有自己的經濟特色,所以我們在產業上實現了互補。
主持人:今天既然說到了和周邊城市的聯系和發展,我們也就必須要聽一聽周邊城市到底對這事是怎么看的。
劉勇(山東省菏澤市政協主席):納入中原經濟區,對菏澤下一步的發展將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那么與商丘、開封相鄰的這些市共同發展,優勢互補,取得共贏。
朱學亮(安徽省碭山縣縣委書記):作為碭山縣,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歷史性的機遇,主動地融入中原經濟區。在產業層面,結合中原地大物博,特別是木材資源,我們大力發展我們的板材家具產業。第二個就是圍繞旅游,我們和河南的永城芒碭山風景區和我們的黃河故道,還有我們百萬畝水果,這樣旅游呢結合得非常好。下一步,我們還要擴大這方面的合作。
主持人:好,因為今天劉勇他們來不了現場,但是,現場也來了來自山東菏澤的朋友,是山東菏澤市單縣的縣委書記王衛東。歡迎!歡迎來河南做客。
王衛東:作為單縣,離商丘才不到60公里。我特別感興趣的就是中原經濟區,我今天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就是確確實實不是河南經濟區,是一個更加開放的體系。
主持人:所以它不是行政區劃。
王衛東:不是行政區劃,剛才你也這樣說,我今天理解得更深了。剛才陶書記說了,要對接周邊、融合發展、抱團發展,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啟發。單縣要主動融入,要積極參與。剛才陶書記說的這個“六互”,我感覺非常好。按照“六互”,優勢互補,要錯時錯位發展,不要搞重復。
這就是說在這個經濟區里面要定好位。所以我感覺到今天來參加這一次這個欄目,我感覺到非常受啟發,沒白來。
主持人:沒白來啊?
王衛東:沒白來。而且我還要到商丘學習去。
主持人:好,謝謝,剛才書記您也看到了,這周邊的地市參與熱情很高,您也得表個態,呼應呼應,人家都要去您這兒參觀了。
陶明倫:我們感到只有抱團,才能形成合力;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剛才衛東書記講了,就是要實行差異化錯位發展,這說得非常好。其實這么多年,我們和周邊地區已經建立了區域合作機制,這個機制在不斷地完善,這個合作的范圍在擴大,并且成效越來越好。所以我們要按照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格局,按照構筑中原經濟區東部戰略支撐、成為又好又快新的經濟增長板塊的構架,我們要打造平臺。這個平臺是什么呢?就是建設產業集聚區,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實現傳統農區跨越發展。
主持人:這樣的設想,這樣的計劃,讓我們聽一下著名的經濟學者龍永圖先生帶來的評論。
龍永圖點評:我認為打破行政區劃的制約,是我們中國經濟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因為行政區劃常常制約了、限制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我們之所以要搞中原經濟區,搞各種各樣的經濟區,主要是為了淡化行政區域的制約,使得產業轉移能更加順暢地進行。所以我希望商丘在這方面能夠做出榜樣,以一種開放的思維,以一種海納百川的精神,來吸引各種生產要素,加快產業轉移的步伐。
導視二:
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浪潮中,商丘如何在招商引資的激烈競爭中出奇制勝?(余學友:改變招商引資的方式,更好地招商,招更大的商。)優化產業結構、打造有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商丘如何突顯責任?(陶明倫:突顯提升,突顯調整。)請繼續收看正在播出的“十八談”映象版·商丘篇。
主持人:只要是你有好項目,誰都想接,憑什么商丘能接?用什么承接?
余學友:作為商丘我們如何來承接產業轉移,我們重點抓了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個,加強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的力度,引進企業,引進產業。第二個,就是打造承接產業的平臺,建設產業集聚區,使我們招商引資的產業能在這里聚集,使我們招來的企業能在這里落地和發展。
主持人:但是咱們一般說承接,一般說聚集,也都應該有著名的品牌啊,有著名的項目啊,比方說服裝有什么?
余學友:這里面我就想也問你一個問題,紹剛對世界的著名品牌阿瑪尼有什么了解嗎?
主持人:毫無疑問,阿瑪尼是西裝品牌的頂級品牌之一吧。您不會告訴我說,以后阿瑪尼是商丘生產的吧?
余學友:我們的柘城服裝產業紡織園區就有阿瑪尼的生產基地。當然,它現在生產的還是它的休閑品牌。
主持人:休閑品牌。那以后未來再穿阿瑪尼的休閑品牌,就有可能里面是“中國制造·商丘”嘛,就是現在已經開始生產了嗎?
余學友:已經開始生產了。
陶明倫:不僅有阿瑪尼,而且有喬治白、阿迪達斯、安踏,這些品牌都在商丘落戶了。
主持人:是什么時候的事?
余學友:應該是2010年,它已經形成生產能力了,目前生產和銷售形勢都非常好。
主持人:說到阿瑪尼,今天現場也有阿瑪尼的朋友來,柘城金龍服飾有限公司的鄭志恒先生,歡迎您。阿瑪尼就算是正式落戶在商丘了吧?
鄭志恒:是,是在這邊生產。
主持人: 現在規模有多大?
鄭志恒:目前我們的公司有1000多名員工。
主持人:產量有多少?
鄭志恒:我們大概每一年400多萬件。
主持人:400多萬件?
鄭志恒:對。400多萬件的產量。
主持人:剛才書記、市長說到現在主要是休閑的品牌。
鄭志恒:對,休閑的品牌。其實除了阿瑪尼以外,還有其他一些歐美的國際品牌,也在咱們這個公司生產。
主持人:比如?
鄭志恒:打個比方,像意大利的杰尼亞啊,還有貝納通這些品牌,都在我們公司這邊來生產。
主持人:現在都是在這邊來生產?
鄭志恒:對,對。
主持人:未來有可能規模么?
鄭志恒:基本上我們公司還會繼續把我們在廣東的、也許在上海的這一塊的一些產業,繼續轉移到商丘這邊來。
主持人:您是香港的?
鄭志恒:對,我是香港的。
主持人:來自香港的,學河南話。
鄭志恒:中!
主持人:好,謝謝,請坐。
主持人:大家都在做產業集聚區,很多城市,那么我們商丘做,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讓大家一提到商丘的產業集聚區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陶明倫:我們著力培育產業集群,我們提出了每個產業集聚區要著力培養一個特色主導產業,這個特色主導產業和它的產業集群,能夠代表著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我們現在不是有一種說法嘛,叫雁陣效應。我們在產業發展方面,也通過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培育一個龍頭企業,來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來培育更長的產業鏈。產業鏈完整不完整,這個集群度、集聚度高不高,是我們產業集聚區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主持人:其實就是用一個主業來帶領,來形成共振嘛。
陶明倫:共振。所以現在我們通過這實現了雁陣效應,出現了企業扎堆的這種現象。你比如民權的產業集聚區,一個制冷產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現在已經入駐了50多家將近60家的相關產業,它包括一些配套,包括一些節水板,包括一些螺釘,甚至冰箱上的螺釘,就有專業的工廠生產。所以集聚度很高,市場競爭力當然就會大。
主持人:所以我覺得這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好,這樣,我們現在還是通過一個記者的調查,來了解一下商丘目前產業集聚的一個基本狀況。
短片二:
【記者出鏡】我現在是在商丘市夏邑縣的產業集聚區,在這方圓十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建起了一座座的工廠,有上百家的紡織服裝企業在這里扎堆集聚,蓬勃發展。
【解說】2011年1月,華鵬集團在夏邑產業集聚區落戶;4月,大洋紗線在夏邑產業集聚區開工;6月,向陽紡織在夏邑產業集聚區落地。緊隨其后,永安紡織、方舟棉業、羅萊家紡等大型企業也紛至沓來,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就形成了紡紗、織布、染整、面料、服裝、家紡、箱包環環相扣的產業鏈,規模效益初步顯現。
【同期聲】大洋紗線董事長 錢瑞平
我們來到夏邑落戶以后,主要是我們看重夏邑的服裝企業,我們跟他們配套。
【同期聲】商丘市夏邑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 陳斌
(我們的)產業的集聚度高、關聯性強,已經呈現出滾雪球的發展態勢。目前,(集聚區內)紡紗總量已達到140萬錠,年服裝加工能力突破6000萬件。
【解說】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商丘市近年來在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二、三產業的比重,把調結構促轉型作為主攻方向,把產業集聚區作為發展平臺,著力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他們對產業集聚區特色主導產業,做到土地優先保障、資金優先供給、政策優先傾斜、重大項目優先擺放,促進企業集中,實現產業集聚。
【記者出鏡】如果把紡織品的特點說成是柔軟,那么在商丘產業集聚區內的產業大概就可以用這幾個詞來概括:軟、硬、冷、熱、苦、甜。
【解說】目前,在柘城產業集聚區,年產4億克拉金剛石生產線建成投產,金剛石微粉年產量45億克拉,國內市場占有率80%,占到全國出口量的46%。在中國制冷工業基地民權,已形成國內最集中、最具規模、產業鏈條最完整的制冷工業基地。冰箱冷柜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臺,冰箱冷柜及冷藏車用壓縮機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臺,冷藏汽車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在商丘經濟開發區,耐熱性強的碳纖維于2011年10月下線,填補了我國高端碳纖維的空白。此外,商丘梁園區產業集聚區已形成了醫藥新產品、新技術的重要物流集散地。通過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商丘還形成了全國重要的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目前,商丘市11個產業集聚區,已累計入駐企業1296家,從業人員30萬人以上。
民權縣王公莊畫虎村里的村民在作畫。
市民們在公園綠地晨練。
神火工業園區。
主持人:看這個短片是越看越熟,因為我熟的企業真的特別多,香雪海的冰箱、冰柜我很熟。今天我們現場來的就有河南香雪海家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哲,歡迎楊哲!
香雪海當時是出于什么考慮,是因為先知道有這么個基地,還是來做的這個基地,前后順序是什么?
楊哲:我們考察了很多的產業集聚區,那么最后我們發現,商丘不光是在勞動力資源方面,以及區位優勢方面,還有一個就是投資的一個優惠政策方面,都是相當有優勢。但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最看重的一點,就是當地政府的一個服務意識。正是因為當地政府的服務意識,最終把我們留在了商丘。
主持人:你們以前是在哪呢?
楊哲:我們以前是在浙江的慈溪。
主持人:以前總部是在慈溪?
楊哲:對。
主持人:現在慈溪還有嗎?
楊哲:慈溪現在只留下了外貿,我們做的外貿。
主持人:就是其他的都轉到這兒來了?
楊哲:對。
主持人:全都轉到商丘來了?
楊哲:對,對。
主持人:你們為什么就能下那么大的決心,那么大規模地過來,你剛才說到服務,舉個例子,楊哲。
楊哲: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當時在簽約的時候,我們因為為了趕上我們一個旺季的來臨,所以我們要求在12月底之前,必須把工廠交付完成,但是當時已經是8月份了,那么也就是說在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必須完成20萬平方米的一個廠房。雖然說當時我們也是對民權縣政府是提出了這個要求,但其實我們心里也沒底,但當時政府還是答應了下來。那么后來一系列的工作,他們也是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工作小組,領導甚至是帶病上陣,日夜兼程地趕這個工期。最后在12月初就交付了廠房,就是說提前完成了。那么這個也就是說是我們常說的“百日速度”,所以這一點,我們就覺得對當地政府的服務效率肅然起敬。
主持人:楊哲是這樣,一說到企業,咱們就在商言商,就必須講到他的效益問題,怎么樣?
楊哲:應該來說,2011年我們最主要的指標就是銷售額的增長,達到了30%,遠遠超過了整個行業的增長率。所以我想從銷售額上,完全體現了我們來這里做這個決定的正確與否。
主持人:好,謝謝,謝謝楊哲!謝謝!
剛才企業聊的時候,都把自己的這個轉移,把轉移過程當中的擔憂和心路其實都說出來了,而商丘,因為服務、因為區位優勢吸引他們過來。那個問題仍然在困擾著我,產業集聚區很多,我們的目標是一定要脫穎而出,怎么脫穎而出?
余學友:這就要我們改變招商引資的方式,強化招商引資的意識,完善招商引資的措施,更好地招商,招更大的商。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這幾年成功地實踐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服務招商,以政策招商,以我們精誠的努力來招商。在這以上招商方面,我們剛才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范例,就是我們的制冷品牌的成立。
主持人:制冷,民權嘛,今天民權有人,民權縣的縣委書記王仲田,歡迎王書記。
剛才香雪海已經說了你們速度快,還有什么?
王仲田:在招商上要經常不斷地更新理念,創新方式。
主持人:比如說?
王仲田:比如我們現在打出的文化招商。
主持人:怎么理解?
王仲田:這個有個比較生動的案例,那就是在我們和廣州萬寶洽談的過程中間,我們發現萬寶的一個對外的宣傳片的開篇有十四個大字,叫做“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這個是《逍遙游》里面的《莊子·雜篇·庚桑楚》中的兩個名句,萬寶這個品牌,“萬寶”兩個字就是源于莊子《逍遙游》里面的名句。當時我們在談判過程中間,我在談判桌上,我就告訴了萬寶的董事長周千定先生,我說周董事長,萬寶和民權的合作,我們一定會成功,為什么?這叫天作之合,因為民權是莊子故里,在兩千多年前,莊子老先生已經預言,萬寶的大發展一定會在中原的民權。正是這么一個神奇的機緣,我們就大談莊子文化,大打文化的品牌,這個的確是得到了萬寶很多人士的贊同。通過這個文化的軟實力、文化的感染力,促成了萬寶的決策者選擇了民權,促成了萬寶工業園落戶民權。
主持人:所以誰說在商言商啊,對吧,要招商,不能光說“商”,得有文化,得懂《逍遙游》。所以我現在有個提議,我提議來點掌聲,這掌聲給誰呢?其實是給咱們一線的這些招商的干部,這些干部不容易。
王仲田:謝謝,謝謝!
主持人:好,謝謝!大家現在都開始出奇兵,出奇招,拼實力。但是有一個問題,陶書記,咱們在招的時候,咱有標準沒標準?是不是說只要是有錢,就能來。
陶明倫:還不是這樣,商丘在承接產業轉移、開展招商引資的活動當中,我們自始至終注意一些問題,就是說我們的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不是簡單地招商,不是一味地承接,而是在承接當中調整,在承接當中提升。所以我們一方面,圍繞主導產業招商;另外一個,我們不是把落后的產能、落后的產業一股腦地“揀到籃里都是菜”,還不是這種情況,而是有選擇的。由招商引資到了招商選資的這樣一個工作環節,主要是突顯提升,突顯調整。當然呢,我們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當中。
主持人:對,在這個過程當中,咱們是不是也會發現一些自己身上的問題,自己的不足?人家想來,但是說實話,咱這準備還沒做好呢。
陶明倫:是,在工作的實踐當中,這些問題還是不斷會發生的。你比如我們提出了產業集聚區建設,在目前,我們商丘恐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聚區,還不是把所有的11個產業集聚區都實現了,這工作還存在不平衡的問題。還比如,我們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要素保障能力現在有些還不能完全做到,你比如土地啊,資金的保障啊,包括人力資源的培訓,還有,我們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當中,軟環境建設,就是在為企業服務、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導視三
作為人口大市,產業的集聚發展將為商丘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劉保君:現在的生活我感到是挺穩定,挺幸福的。
作為農業大市,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是否會影響商丘的糧食生產?陶明倫:不能占用基本農田,更不能占用耕地。請繼續收看正在播出的“十八談”映象版·商丘篇。
主持人:沒錯,其實一提到承接,我馬上想到的是什么呢?我馬上想到的是就業機會、崗位。那這個承接的過程當中,是不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能解決?
余學友:對,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特別是作為商丘885萬人口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就業的問題、農民的轉移問題,更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考慮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這幾年在加大農民轉移和就業方式上,我們依靠著我們的產業促進,依靠著我們加強農民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訓,來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們出外勞動力的轉移大約是220萬。但是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況,我們外出的勞動力轉移,就降為150萬。
主持人:少了70萬。
余學友:也就是有70萬的農民,已經回歸在自己家門口就業。這是一個,我們這幾年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發展產業,帶來一個最大的變化。
主持人:其實如果真的能把這個事解決了,有很多問題就會隨之解決。比如說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農村的留守兒童的問題,留守老人的問題,村里面“空巢”的問題。
陶明倫:現在這種現狀正在改變。
主持人:沒錯,我們今天現場有以前在外面打工,然后現在在本地的嗎?您是,是吧?您怎么稱呼啊?
劉保君:我叫劉保君。
主持人:就是商丘人?
劉保君:民權人。我是去年春節從浙江回來的。
主持人:那現在的收入呢?
劉保君:收入一個月三千,跟在浙江是一樣的。
主持人:但是因為是在自己家的家門口,所以相應地來講,花費就少。
劉保君:對。現在廠子建到了家門口,花銷就少了,父母年紀也大了,身體又不太好,現在可以在家親自照顧他們了,和老婆孩子也都團聚了,現在的生活我感到是挺穩定,挺幸福的。
主持人:好,謝謝!今天我們還來了一位特殊觀眾,曾經在網上有個詩歌,叫《新娘歌》,就是新娘們的心聲,創作者就是河南的。今天我們來了一位女性,商丘的姑娘,又寫了一首新的《新娘歌》,也來到了現場,寫了首小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葛錄錄:一首不是很長的詩。春日送暖燕歸來,家家戶戶喜洋洋。村口建起大工廠,不做千里打工郎。免費培訓學技術,近在咫尺伴新娘。你在廠里辛苦忙,我在家中敬爹娘。農忙時節不孤單,你收麥來我洗衫。不再空房把郎念,幸福生活像蜜甜。新郎新娘多恩愛,夫妻一起奔小康。
主持人:好,謝謝錄錄。但是咱們商丘作為一個農業大市、人口大市,如果我們老提工業集聚區,會不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
陶明倫:我們在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當中,如何確保糧食產量不掉下來,這是我們的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在建設產業集聚區、承接產業轉移過程當中,我們注意了這幾個方面:一個是注重規劃。就是在產業集聚區建設過程當中,我們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實現了無縫對接。不能占用基本農田,更不能占用耕地。第二個,就是注重了建設。我們在產業集聚區建設當中,我們改變了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現象),實現了企業的集中、資源的節約、土地的集約。所以本身就是節約了土地。這是注重了建設。另外一個,在產業集聚區建設當中注重了惠民,農民通過在家門口就業,從土地當中解放出來,這樣讓更多的土地能夠流轉到種田能手手中,實現了土地的規模經營,這樣本身就提高了農業的比較效益。
主持人:農業也往集約化發展。
陶明倫:對,農業往集約化發展,這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型農業現代化。現在我們正通過產業集聚區這個切入點,我們正在圍繞著“三新”的道路,正在積極地邁進。
主持人:余市長有什么補充?
余學友:在產業集聚區發展這么快的同時,我們的糧食不僅沒有減少,而且還實現了九連增,去年的糧食總產量已經達到了124億斤,創造了商丘歷史的新高。而且從今年我們的夏糧的播種面積來看,我們仍然是在增加的。
導視四
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這場大考中,商丘市公職人員如何更好地轉變作風、履行職責?陶明倫:自己的責任是什么,就是為老百姓辦事。
治庸、治懶、治散;提質、提速、提效,“三治三提”給商丘帶來了怎樣的變化?陶明倫:我們的公職人員心理上受到震撼,群眾也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實惠。請繼續收看正在播出的“十八談”映象版·商丘篇。
主持人:說到***難題,探索路子,最后說千道萬,要落實到一件事情上,就是要落實到咱們黨委政府的落實層面、執行層面,最后一定得歸到履職上。包括領導方式的轉變,其實也是對履職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假設現在在咱們商丘,如果一個干部他不能很好地履職怎么辦?
陶明倫:省委提出了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通過務實發展,樹立務實河南的形象。我們感到,切中了河南發展的要害,結合我們的實際,我們開展了一項活動,就是開展“治庸、治懶、治散;提質、提速、提效”的思想作風建設。為什么要這樣呢?就是通過開展這個活動,讓我們的公職人員能夠樹立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意識。
主持人:就是讓公職人員的那根弦能上緊了。
陶明倫:對,(弦)能上緊了,知道他干什么,他的本職工作是什么,就是剛才你講的如何履職盡責。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感到通過“三治三提”活動,就是加強思想作風建設,提高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意識和本領。
主持人:效果怎么樣?
陶明倫:效果,應該說現在見到初步的效果,確確實實使我們的公職人員心理上受到了震撼,群眾也看到了希望,也得到了實惠,這是一件老百姓歡迎的事情。
主持人:商丘的“三治三提”,我們的記者也專門走訪了一下,來聽一聽我們記者是怎么說的。
短片三:
【解說】這位正在專心檢驗出廠設備的小伙子叫張懷振,2011年8月,小張從青島一家公司應聘來到商丘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分儀器公司工作,他在青島辦理的養老保險,也需要轉移到商丘來。
【同期聲】商丘市中分儀器公司員工 張懷振
這邊公司要給我辦養老保險手續時,我才發現我在青島開的(養老保險)繳費證明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在青島已經交了一年的保費,不能轉移的話,我還要重新參保。就算我去青島重新補開,也不知道那邊需要哪些手續?
【解說】張懷振趕快來到商丘市企業職工社會保險處咨詢,工作人員了解了情況后,并沒有立即讓小張重回青島補辦繳費證明,而是給了他一張職工參保情況登記表讓他填寫。
【同期聲】商丘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參保科科長 張陽
如果張懷振本人回到青島重新補辦手續,一方面會產生相關費用,另一方面也會耽誤這邊的工作。不如我們以單位名義聯系辦理,我給他們打了10多次電話,后來又以我們單位名義給他們出具了一份聯系函,解釋、說明相關情況,青島那邊很受感動,經過反復核實信息,就給我們重新開具了張懷振的繳費證明,并給我們快遞了過來。
【解說】不僅是張懷振,去年商丘市數萬名返鄉務工人員,在辦理退保關系的轉移接續手續時,也都感受到了政府職能部門作風轉變給他們帶來的方便。
【同期聲】商丘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賀生勤
我們開展上門服務,一家一家企業的走訪;實行聯系人制度,固定專人主動地跟蹤服務企業;實行一站式辦公,一個窗口辦完所有參保手續;去年一年僅為回鄉務工人員辦理養老保險的參保、轉移接續手續5萬多份,為歷年來最多的一年。
【解說】從2011年7月起,針對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中存在的思路不清、安于現狀、不作為、亂作為、自由散漫等庸、懶、散行為,商丘市全面展開“三治三提”活動,商丘先后通過明察暗訪、監督問責,開門評議、公開納諫,效能監察等多重舉措,向庸官問責、向懶員說不、向散癥下藥,促使公職人員迅速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
【同期聲】商丘市民 孫秋煥
通過這個活動,普通百姓的小事變成了大事,辦事人員的作風、態度變化確實非常大。
【同期聲】商丘市委黨校教師 曹志剛
這次活動開展以后,商丘幾乎所有的行政服務窗口都安裝了一種即時評價器,每一次評價信息都匯總到商丘市紀委監察局的效能監察中心,我覺得就這樣輕輕一按,它使普通百姓作為主人的感覺更真實、具體。
主持人:他們的評價,是不是也是二位最想聽到的話?
陶明倫:這項工作我們感到還剛剛起步,和形勢發展的要求相比,和老百姓的期望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們主要是在鞏固成果、構建長效機制上下工夫,使這項群眾歡迎、讓老百姓受益的活動能夠真正地讓廣大公職人員長期受教育,讓人民群眾能夠永遠得實惠。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主持人:陶書記和余市長,咱們今天聊商丘,涉及到的話題特別多。在節目的最后,如果讓二位來描述、展望咱們商丘的未來,會有一些什么樣的變化?市長先說。
余學友:在未來的五年之內,總體實現城鎮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積極發揮我們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培育起商丘快速發展的現代工業,不斷地加大農業基礎條件的改善,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主持人:陶書記。
陶明倫:歷史傳承三商之源,現實打造重要前沿,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是885萬“三商”兒女的殷切期盼,也是我們在商丘為政同志的神圣職責。在其位謀其政,承擔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就是要按照盧書記所講的,把思路搞清,把工作做實,把風氣搞正,走好“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發展之路,探索走出一條傳統農區跨越發展的有效路徑,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主持人:好,在今天我們聊完之后,我希望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朋友和我一樣,通過今天我們的聊天,能夠認識一個新的商丘。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節目,感謝各位,下次見!
來源:商丘網——商丘日報